一、立案了原告坚持撤案可撤吗
通常来讲,立案之后原告是可以决定撤案的。
在民事诉讼的范畴里,原告拥有撤诉的权利,不过这要满足法律所规定的条件才行。
一般情况下,原告需要向法院递交书面的撤诉申请,并且要阐述清楚撤诉的缘由。
法院会对这份撤诉申请进行审核,要是觉得符合撤诉的条件,就会下达准许撤诉的裁定。
但要是案件已经进入到了实际的审理阶段,并且对其他人的权益产生了影响,那法院在处理撤诉申请的时候就会格外谨慎。
另外,如果存在法律所规定的特殊情况,像是被告不同意撤诉等,法院也有可能不会准许撤诉。
总而言之,虽然原告具备撤诉的权利,但是到底能不能撤案,得依据案件的实际状况以及法院的审核结果来确定。
二、立案后原告随意撤案法律允许吗
在不同诉讼类型中情况有所不同。
在民事诉讼里,一般情况下,原告在法院宣判前有权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法院会审查撤诉是否出于原告真实意愿,是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等。若不存在这些问题,通常会准许撤诉。
刑事诉讼中,若为自诉案件,原告即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公诉案件中,一旦立案,即便原告(被害人)表示谅解等,也不能随意撤案,因为犯罪行为侵害的不仅是被害人个人权益,还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是否继续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由公诉机关(检察院)决定,被害人的撤诉意愿仅作为量刑参考因素。
行政诉讼中,原告申请撤诉,同样要经人民法院准许,法院会审查撤诉是否合法。
三、立案后被告不同意撤案还能撤吗
撤案与否需视具体案件类型而定。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作为起诉方,有撤诉的权利。即便被告不同意,原告仍可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法院经审查,若不存在侵害国家、集体及他人合法权益等不宜撤诉的情形,通常会准许撤诉。
但在刑事诉讼里,情况较为复杂。如果是自诉案件,自诉人可以自行决定撤诉,不受被告意见影响。然而对于公诉案件,一旦立案,代表国家公权力介入,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个人权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此时即便被害人(相当于“原告”)想撤案,甚至被告也同意,一般也不能随意撤案,要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追诉。例如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可不认为是犯罪等法定情形下,才可能作出不追诉决定。
当探讨立案了原告坚持撤案可撤吗这一问题时,需要知道这在不同性质案件里情况有别。在民事诉讼中,原告通常有较大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等,一般可以撤案。但在刑事诉讼里就复杂很多,像一些公诉案件,即便原告(被害人)想撤案,司法机关仍可能基于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等因素继续推进诉讼。要是涉及经济犯罪案件撤案,后续财物返还、证据处理等又该如何?若你对立案后撤案的具体流程、不同案件撤案的条件及后续事宜存在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