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审判决后能上诉吗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二审判决就是终审判决,一旦作出就有法律效力,通常不能再上诉。
要是当事人对终审判决有意见,觉得存在法定情况,像有新证据能推翻原判决、原判决关键证据是伪造等,能走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
当事人需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六个月内,向上一级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法院会审查,符合条件就启动再审。
二、终审判决后还可以上诉吗
中国一般是两审终审制,终审判决后不能上诉。两级法院审判完,案子就定了,终审判决具有法律效力,是最终判定。
要是当事人对终审判决有意见,能走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这针对已生效的裁判,得有新证据、原裁判法律适用错误等法定理由,向上一级或原审法院申请。
法院会审查再审申请,符合条件才启动,且申请要在法定期限内,再审不是一定会启动。
三、终审判决后多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通常来讲,当终审判决正式生效之后,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没能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去履行判决所规定的义务,那么权利人就可以在判决生效的那一天起的两年时间内,向法院申请进行强制执行。
倘若判决当中明确规定了履行的期限,那么就从履行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开始起,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都可以申请执行。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留意,那就是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以及中断情况,它们是适用法律当中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以及中断的相关规定的。
其中,中止的情况是指在执行时效这段期间的最后六个月之内,由于遇到了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一些障碍,导致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此时执行时效就会中止。
而从致使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的那一天开始,执行时效期间会继续进行计算。
另外,中断的情况包含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或者义务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又或者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这些情形,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执行时效就会中断。
从中断或者相关程序结束的时候开始,执行时效期间会重新开始计算。
当探讨终审判决后能否上诉时,要知道在我国,一般情况下终审判决即意味着诉讼程序的终结,不能再上诉。但这并不绝对,在一些特殊情形下,还有救济途径。比如发现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或者原判决存在严重的程序违法、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再审来寻求司法救济。再审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上诉,却是对终审判决可能存在错误的一种纠正机制。要是你对终审判决后的再审申请流程、条件等相关问题存在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准确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