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案件

最新修订 | 2025-03-31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没证据却怀疑有人诽谤时,需明确诽谤罪是故意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损害他人名声形象的行为。此时要赶紧收集证据,如与相关人交流时录音、让传播平台保留记录。发现诽谤后,先要求侵权者停手、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构成犯罪找公安侦查,不构成犯罪则去法院进行民事诉讼,且诉求需有过硬证据支持。
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案件
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案件

一、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案件

要是没证据却怀疑有人搞诽谤,得清楚,诽谤罪就是故意编造假话到处传,严重损害别人名声和形象的行为。

没证据时,得赶紧收集。像和相关人交流时录音,保护对方话语;关注传播平台,找平台保留记录。

发现诽谤,先让侵权者停手、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构成犯罪就找公安侦查;不构成犯罪就去法院民事诉讼。不管怎样,都得有过硬证据支持诉求。

二、无证据诽谤他人案件办理有哪些法律途径

无证据诽谤他人案件,可按以下法律途径办理:

自行收集证据:诽谤通常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可通过聊天记录、证人证言固定证据。比如与诽谤者交流时录音,寻找现场目睹诽谤过程的证人

报案: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警方介入调查。警方有侦查权,可通过询问相关人员、调取监控等方式收集证据。若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起民事诉讼:收集初步证据后,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诽谤者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民事责任诉讼中,可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三、无证据诽谤他人案件的法律处理流程是啥

无证据诽谤他人,若要通过法律途径处理,一般流程如下:

首先是收集证据。可从证人证言、网络记录截图、聊天记录等方面着手,用以证明对方实施了诽谤行为且造成一定影响。

然后,若认为对方行为情节较轻,可先通过发送律师函等方式,要求对方停止诽谤、赔礼道歉。

若情节严重,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决定是否立案侦查。若符合,将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若不构成刑事犯罪,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准备好起诉状及收集到的证据,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经审理若认定诽谤事实成立,可要求对方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当我们探讨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案件时,除了案件办理本身,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没有证据诽谤他人不仅涉及如何推进案件,还关乎后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若最终胜诉,关于名誉权受损的赔偿问题也是重点,比如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与计算方式。而且在办理这类案件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对方的反制,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也至关重要。你是否正遭遇此类困扰呢?若对于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案件的证据收集、赔偿标准等问题仍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8k字,预估阅读时间13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12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案件
一键咨询
  • 136****70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5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3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0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1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6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0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5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3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0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1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6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0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1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5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7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6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1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0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1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5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7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6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1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名誉毁谤·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南京152****86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239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954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2****86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239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954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2****86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239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954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他人是自诉案件吗?
是,纯自诉案件的犯罪有四种: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因此,诽谤罪是自诉案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
31浏览 2025-03-08
诽谤侮辱他人是自诉案件吗?
侮辱诽谤他人的案子属于自诉案件,需要受害者自己去法院起诉,要提交起诉状,说明诉讼请求,缴纳诉讼的费用,法院受理之后符合立案条件的,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可以按照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诽谤他人没有证据怎么处理好
43浏览 2025-03-07
根据规定诽谤造谣罪是刑事案件吗
诽谤罪是刑事案件,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按照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246条对诽谤造谣罪是刑事案件吗这个问题有明确规定,不过诽谤罪的刑事处罚标准不是固定的,要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刑罚轻重。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诋毁他人名誉怎么处理没有证据
38浏览 2025-02-14
微信诽谤证据如何收集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微信诽谤证据如何收集问题解答如下, 微信诽谤证据怎么收集:<br/>通过截屏、录屏或者是拍照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证据,并做好保存的工作。在微信群里乱放厥词而惹上名誉侵权官司的案例并不鲜见。一些人之所以肆意在微信群里口无遮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微信群是虚拟的自由世界,言论不受约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然,微信群形式上属于特定群体的“自留地”,但微信也是网络的一个子集,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本质上还是属于公共空间,只不过这种公共空间的人群相对特定而已。在公共空间信口雌黄,以侮辱性的语言或对个人或特定的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显然为法律所不容。<br/>同时更要明白,无论是在传统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言论的自由”不是“情绪宣泄的自由”,对于他人或特定群体,均不得以言语上的辱骂或讽刺进行名誉侵权,这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如果言语的辱骂或讽刺符合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就会涉嫌违法,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也不能僭越法律的底线而任性对他人或特定群体实施名誉上的侵权行为。<br/>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轻则承担民事责任,重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规定如此完善和严密的情况下,仍有不信邪者胆敢铤而走险,既凸显了他们热衷于在微信群里诋毁他人的任性,更凸显了他们法治意识的淡薄,让其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实乃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br/>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地发布诋毁他人的言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名高管“祸从口出”被公司解雇,并在劳动合同赔偿金诉讼中败北的教训,对于那些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的人而言,不啻于一个明确的警告:管住自己嘴巴,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341浏览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没有证据诽谤他人怎么办理案件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徐州177****6464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淮安178****673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0****3714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徐州177****6464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淮安178****673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0****3714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徐州177****6464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淮安178****673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0****3714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

请向右滑动验证
法律风险自测隐私保护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