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如果追究会怎样处理
取保候审后若被追究,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经侦查、审查起诉等程序,有充分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且应判处刑罚,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可能判处实刑,执行此前所取保的刑罚。若证据不足或情节显著轻微等,可能会作出无罪或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决,取保候审措施随之解除。若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如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可能会被没收保证金,甚至变更强制措施为逮捕等。总之,取保候审后被追究的处理结果多样,需依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
二、取保候审如何确定管辖
取保候审的管辖确定主要依据《刑事诉讼法》。一般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更为适宜取保候审的,也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如果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由负责办理案件的司法机关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执行。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取保候审应当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在确定管辖时,需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犯罪嫌疑人的行踪等因素,以确保取保候审的顺利进行和司法程序的公正。同时,管辖的确定也需符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要求。
三、取保候审如果跑了会有什么后果
取保候审期间逃跑,会被视为严重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后果较为严重,可能会被没收保证金,并且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若已被逮捕,逃跑行为会进一步加重其罪行,在后续的诉讼程序中,法院可能会对其判处更重的刑罚。因为逃跑行为显示出其有逃避法律制裁的主观故意,这与法律所倡导的遵纪守法相悖。所以,取保候审期间务必遵守相关规定,切勿擅自逃跑,以免给自己带来更不利的后果。
当我们探讨取保候审如果追究会怎样处理时,要明白这涉及到多个方面。一旦被追究,首先面临的可能是司法机关的进一步侦查。若查明确实构成犯罪,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起诉和审判。在审判阶段,会根据犯罪事实、情节以及法律规定来量刑。比如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不同刑罚。而且之前取保候审期间遵守规定的情况也会在量刑时予以考量。你是否对取保候审被追究后的具体处理方式存在疑问呢?要是对于审判流程、可能的量刑幅度或者后续的法律程序等还有不解,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