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权责任纠纷可以否解除合同
1.侵权责任纠纷发生后能否解除合同取决于具体情形。若侵权使合同目的无法达成,守约方可法定解除合同;若未影响合同目的实现,一般不能以此解除。同时,当事人还可按合同约定条件决定是否解除。
2.以产品质量侵权为例,卖方交付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致买方人身受损且产品无法正常使用,买方购买目的落空,此时可行使法定解除权。而商家轻微商标侵权,不影响商品使用和合同主要义务履行,不能成为解除合同的法定事由。
3.解决措施与建议:当发生侵权责任纠纷时,当事人应先判断侵权行为对合同目的的影响程度。若符合法定解除条件,及时收集证据并书面通知对方解除合同。若合同有约定解除条件,按约定处理。若不确定是否能解除,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二、侵权责任纠纷下合同解除有何法律条件
在侵权责任纠纷中,合同解除需满足法定或约定条件。
约定条件方面,若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一方侵权时另一方可行使解除权的情形,当该情形出现,无过错方即可依约解除合同。
法定条件主要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若因一方侵权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比如,卖方交付的产品存在严重质量侵权问题,导致买方无法按预期使用该产品达成经营等目的,买方就可解除合同。此外,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且构成侵权,对方也能解除合同。解除合同一般需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时解除;也可通过起诉或仲裁方式,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三、侵权责任纠纷中解除合同是否合法
在侵权责任纠纷中,解除合同是否合法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若侵权行为构成根本违约,即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根据《民法典》规定,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比如卖方交付的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致使用户人身受伤,买方就可因卖方根本违约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若侵权行为未达到根本违约程度,守约方不能随意解除合同。如交付产品仅存在轻微瑕疵未影响主要使用功能,此时解除合同可能不合法。守约方应先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等违约责任,而非直接解除合同。
所以,需结合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对合同目的的影响来确定解除合同是否合法。
在探讨侵权责任纠纷是否可以解除合同这个问题时,其实背后还有相关的延伸要点。当侵权责任纠纷发生且涉及合同关系时,除了判定能否解除合同,还需考虑解除合同后的赔偿问题。若因侵权导致合同解除,受损害方有权要求侵权方赔偿因合同解除造成的损失,比如预期利益损失等。另外,合同解除的程序也很关键,不同的情形下解除的方式和步骤有所不同。如果您在处理侵权责任纠纷以及合同解除事宜时,对赔偿范围、解除程序等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