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职不干了怎么赔偿
1.辞职是否赔偿分多种情况。员工依法定情形辞职,如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保等,书面通知单位后离职,不仅无需赔偿,还能主张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若员工违反服务期约定辞职,应按约定支付违约金,且违约金数额不超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同样需按约定支付违约金。
3.其他情况下,员工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单位辞职,或试用期提前三日通知单位辞职后正常离职,无需赔偿。
建议员工了解自身权益与义务,依法依规辞职。单位应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在培训和竞业限制方面合理约定违约金。
二、辞职需赔偿时法律依据和标准是啥
辞职需赔偿,常见情形及法律依据、标准如下:
违反服务期约定: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约定服务期。若劳动者违反,应按约定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不得超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且不得超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违反竞业限制约定:根据该法,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单位可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应按约定向单位支付违约金,具体数额依双方约定。
因劳动者过错导致单位损失: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可从其工资中扣除赔偿费,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当月工资20%,且扣除后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三、主动辞职未提前通知需如何赔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主动辞职一般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若未提前通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通常包括:用人单位为招用该劳动者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有服务期约定且按约定未履行部分分摊);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不过,用人单位需对损失承担举证责任。若用人单位无法证明损失,劳动者无需赔偿。实践中,具体赔偿金额要结合实际损失情况由双方协商或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确定。
当探讨“不干不干了怎么赔偿”时,除了常见赔偿情形外,还有一些相关情况需关注。一方面,如果员工主动离职是因公司存在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员工不仅能要求经济补偿,还可要求公司补足相应款项。另一方面,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除了要支付经济补偿外,可能还需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通常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你在工作离职赔偿方面是否遇到难题呢?要是对赔偿计算方式、赔偿条件等问题仍有疑惑,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