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想被判死刑而犯罪会怎样处理
1.就算犯罪人一心求死才去犯罪,也会按刑法规定来定罪量刑。定罪看的是犯罪行为本身特性与构成要素,符合哪个罪名要件就按哪个论处。
2.量刑时,要综合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判处。
3.求死心态不是法定量刑情节,法院不会仅据此判死刑。只有犯罪情节极恶劣才可能判死刑,情节轻的会判其他刑罚。
二、为求死刑而犯罪,法律究竟如何惩处
无论犯罪动机是否为求死刑,法律都会依据犯罪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定罪量刑。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不会因犯罪人的主观动机而随意改变量刑标准。若犯罪行为符合相应罪名构成要件,就按该罪名处罚。比如故意杀人,会根据手段、后果等,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只有犯罪的性质极其恶劣、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才会考虑适用死刑。法院量刑会全面考量各种因素,遵循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会仅因犯罪人想求死就判处死刑。
三、为求死刑故意犯罪,法律会如何量刑
为求死刑而故意犯罪,仍需依据具体犯罪行为和相关法律规定来量刑。我国《刑法》定罪量刑遵循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若实施的是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构成相应罪名的,会按照各罪名的量刑标准判刑。即使犯罪人主观有求死意图,也不会因此加重刑罚。比如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手段、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判定刑罚,不会单纯因犯罪人求死意愿就判处死刑。所以,即便有求死想法而故意犯罪,也不一定会被判处死刑。
当探讨想被判死刑而犯罪会怎样处理时,这背后其实还有不少与之相关的问题值得了解。这种主观故意以获死刑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在量刑上虽然犯罪事实是重要考量,但法官也会综合其犯罪动机、手段、社会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即便有这样的主观想法,若犯罪情节未达到极其严重的标准,也不一定会判处死刑。另外,犯罪者若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也会影响最终的量刑。你是否对这类犯罪的具体量刑细节还有疑问呢?若对于想被判死刑而犯罪的量刑标准、情节认定等问题存在困惑,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