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权时间认定是如何确定的
著作权的时间认定分多种情况。一般而言,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时自动产生,不论是否发表。
对于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各项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各项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不再受保护。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保护期也是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不再受保护。
二、著作权侵权时间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著作权侵权时间认定,关键在于确定侵权行为的起始和持续期间。
起始时间通常以侵权人开始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为准。比如,擅自复制作品并对外发行,从复制行为开始那一刻起,侵权时间即开始计算。若有证据表明侵权人存在准备行为,且准备行为与后续侵权实施有紧密关联,准备行为开始时也可视为侵权起始的考量点。
持续时间则是从起始时间到侵权行为停止的时间段。停止的判断标准一般是侵权人停止了侵犯著作权的具体行为,如停止复制、停止传播等。若侵权行为呈持续状态,被侵权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后,在法定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侵权人需对持续期间的侵权行为负责。我国著作权侵权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三、著作权侵权时间认定有啥标准
著作权侵权时间认定,一般遵循以下标准。
首先,以侵权行为发生时间为准。当行为人开始实施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等受著作权保护的行为时,侵权行为即已发生。例如,擅自印刷他人作品并开始销售的时间点。
其次,对于持续侵权行为,从开始侵权至侵权行为停止的整个期间都认定为侵权时间。只要侵权状态一直在持续,著作权人在法定诉讼时效内均可主张权利。
再者,对于信息网络传播类侵权,以作品在网络上首次公开传播的时间作为侵权起始时间。
实践中,通常需结合相关证据确定侵权时间,如销售记录、网页发布时间截图等。若权利人发现侵权行为较晚,但侵权行为仍在持续,可就整个侵权期间主张赔偿。
当我们探讨著作权时间认定是如何确定的时,其实这背后还关联着一些重要问题。比如著作权时间认定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有着关键影响,保护期限直接关系到著作权人的权益能在多长时间内受法律保护。而且,在著作权时间认定之后,如果涉及到著作权转让,转让期间的权利行使也有诸多法律规定。要是著作权在时间认定后进入了公共领域,后续他人使用该作品也需遵循特定规则。如果你对著作权时间认定后的保护期限计算、转让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仍有疑问,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