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体损害赔偿项目包括什么
身体损害赔偿项目主要包括:
1.医疗费: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
2.误工费: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3.护理费:护理人员的劳务费用。
4.交通费:因就医或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
5.住宿费: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产生的合理费用。
6.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7.必要的营养费:根据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意见确定。
8.残疾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9.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10.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11.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等确定。
1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二、身体损害赔偿责任认定有哪些法律依据
身体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法律: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是核心依据。该编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还对各种具体侵权情形如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等作出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针对交通事故中的身体损害赔偿责任认定及赔偿事宜进行规范。
三、身体损害赔偿中精神赔偿如何确定
在身体损害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故意或重大过失侵权的,赔偿数额可能较高。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手段恶劣、公开场合侵权等情况,精神赔偿数额会受影响。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造成伤残、严重精神创伤等后果严重的,赔偿数额相应增加。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利,赔偿数额可能提高。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经济能力强的,赔偿数额可能相对高。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不同地区生活水平有差异,赔偿数额也不同。
实践中,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来确定具体数额。
在探讨身体损害赔偿项目包括什么时,除了我们已了解的赔偿项目,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赔偿项目的具体计算标准是怎样的,不同的赔偿项目有着不同的计算方式,像医疗费是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误工费则与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相关。另外,身体损害赔偿是否有时效限制也很关键,超过一定的时效可能会影响索赔权益。你在身体损害赔偿方面是否遇到难题?若对于赔偿项目的计算、时效等问题存在疑惑,别让困惑困扰自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