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案件举证规定有哪些
仲裁举证一般是谁提出主张,谁就得拿出证据。自己提的仲裁请求,或反驳对方请求依据的事实,都得自己找证据证明。没证据或证据不足,就得自己承担不好的结果。
仲裁庭有权让当事人在规定时间补充证据,要按时提交,不然证据可能不被认可。
涉及秘密隐私的证据,能申请不公开质证。因客观原因自己收集不了证据,可请仲裁庭帮忙收集。而且证据要在仲裁庭上出示,双方互相质证,确保真实、有关联且合法。
二、仲裁案件举证责任分配是怎样的
在仲裁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例如,申请人主张被申请人违约,就需提供证明对方违约的相关证据,如合同、聊天记录、交付凭证等。若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如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纠纷等,由对方承担举证责任。此外,仲裁庭也有权要求当事人补充证据,必要时可自行收集证据。
三、仲裁案件证据质证规则是怎样的
仲裁案件证据质证规则主要如下:
真实性:当事人需对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发表意见。若无法确定真实性,可申请鉴定。
关联性:判断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只有与仲裁请求、争议焦点等密切相关的证据,才能被采纳。
合法性:审查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收集证据的手段是否合法,证据的形成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
充分辩论:质证时,当事人有权对证据发表质疑、辩驳意见,可就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展开辩论。仲裁庭应保障当事人充分质证的权利,引导质证有序进行,根据质证情况对证据的证明力作出认定。
当探讨仲裁举证规定有哪些时,除了了解基本的举证规则,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一方面,举证期限是关键,超过规定的期限举证,可能会面临证据不被采纳的风险。另一方面,证据的形式和合法性也很重要,比如电子证据的提取和保存需要符合法定要求。此外,对于一些难以自行收集的证据,还可以申请仲裁机构进行调查收集。如果你在仲裁过程中,遇到举证期限的确定、证据合法性判断等方面的问题,或是对仲裁举证规定有更深入的疑问,别让困惑阻碍你。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