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赠与房产纠纷如何举证

#二手房纠纷 最新修订 | 2024-09-11
2.4k浏览
栾瑞轩律师
栾瑞轩律师在线
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
5.0分服务:674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二手房纠纷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二手房纠纷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二手房纠纷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当涉及到赠与合同争议时,如果当事人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该赠与合同无效,那么应由原告承担提供证据以支持其观点的举证责任。在此过程中,原告可采取提供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等方式来佐证其主张。举证责任的含义在于,如对争议事实存在争议且缺乏充分证据加以证明,则应由何方当事人承担败诉的后果责任,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承担此项责任的当事人首先需要承担提供证据的义务。在大多数情况下,举证责任主要由行政机关承担;然而,在特定情况下或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原告亦需承担一定程度的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二手房纠纷案件·推荐文章

连云港177****766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7****298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5****882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79人选择咨询律师
639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赠与房产纠纷如何举证
一键咨询
  • 155****33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3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2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6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3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0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5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1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2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4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4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6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7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3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0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4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5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7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1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6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2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8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2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2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5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1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3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6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7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3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2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2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1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8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4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2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3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6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1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3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1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4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1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4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5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6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8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1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1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178****721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5****302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974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由哪方承担?赠与合同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将自己的一些财物等无偿的赠与给他人, 在大额财产赠与的时候会签订赠与合同,以防日后在发生赠与合同纠纷的时候没有证据,但是即使我们签订了赠与合同,还是会产生赠与合同纠纷,当发生了赠与合同纠纷,当事人向提讼的就需要向提供证据。
一、赠与合同注意事项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二)、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三)、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四)、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五)、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二、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
由于主观举证责任需要法官在具体审判程序中,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加以确定并不断转换,因此无需在法律规范中预先加以规定,法定的举证责任通常都是客观举证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要脱离证据去推定一个事实只能基于三种情况:
一是法律对推定的明确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关于对证据持有方作不利推定的规定。
二是根据日常生活法则进行推定。
三是法律拟制。比如在行政行为经合法的公告送达期满之后,视为相对人已经知道其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行为责任。并未明确规定结果责任,但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来加以确认。
(1)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指出:“下列证据由人民调查收集……上述证据经人民调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首次肯定了结果责任,只是不够明确。
(2)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的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的行为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即结果责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它首次明确的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但是该条除行为责任继续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起一般的分配规则。所以,它仍非结果责任的分配原则。
4.5w浏览
赠与纠纷的举证责任
10w+浏览2023-09-17
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由哪方承担?赠与合同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将自己的一些财物等无偿的赠与给他人, 在大额财产赠与的时候会签订赠与合同,以防日后在发生赠与合同纠纷的时候没有证据,但是即使我们签订了赠与合同,还是会产生赠与合同纠纷,当发生了赠与合同纠纷,当事人向提讼的就需要向提供证据。
一、赠与合同注意事项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二)、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三)、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四)、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五)、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二、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
由于主观举证责任需要法官在具体审判程序中,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加以确定并不断转换,因此无需在法律规范中预先加以规定,法定的举证责任通常都是客观举证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要脱离证据去推定一个事实只能基于三种情况:
一是法律对推定的明确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关于对证据持有方作不利推定的规定。
二是根据日常生活法则进行推定。
三是法律拟制。比如在行政行为经合法的公告送达期满之后,视为相对人已经知道其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行为责任。并未明确规定结果责任,但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来加以确认。
(1)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指出:“下列证据由人民调查收集……上述证据经人民调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首次肯定了结果责任,只是不够明确。
(2)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的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的行为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即结果责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它首次明确的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但是该条除行为责任继续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起一般的分配规则。所以,它仍非结果责任的分配原则。
4.5w浏览
赠与房产纠纷如何举证
8.3w浏览2024-07-26
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由哪方承担?赠与合同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将自己的一些财物等无偿的赠与给他人, 在大额财产赠与的时候会签订赠与合同,以防日后在发生赠与合同纠纷的时候没有证据,但是即使我们签订了赠与合同,还是会产生赠与合同纠纷,当发生了赠与合同纠纷,当事人向提讼的就需要向提供证据。
一、赠与合同注意事项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二)、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三)、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四)、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五)、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二、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
由于主观举证责任需要法官在具体审判程序中,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加以确定并不断转换,因此无需在法律规范中预先加以规定,法定的举证责任通常都是客观举证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要脱离证据去推定一个事实只能基于三种情况:
一是法律对推定的明确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关于对证据持有方作不利推定的规定。
二是根据日常生活法则进行推定。
三是法律拟制。比如在行政行为经合法的公告送达期满之后,视为相对人已经知道其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行为责任。并未明确规定结果责任,但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来加以确认。
(1)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指出:“下列证据由人民调查收集……上述证据经人民调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首次肯定了结果责任,只是不够明确。
(2)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的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的行为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即结果责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它首次明确的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但是该条除行为责任继续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起一般的分配规则。所以,它仍非结果责任的分配原则。
4.5w浏览
赠与纠纷
10w+浏览2024-10-05
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由哪方承担?赠与合同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将自己的一些财物等无偿的赠与给他人, 在大额财产赠与的时候会签订赠与合同,以防日后在发生赠与合同纠纷的时候没有证据,但是即使我们签订了赠与合同,还是会产生赠与合同纠纷,当发生了赠与合同纠纷,当事人向提讼的就需要向提供证据。
一、赠与合同注意事项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二)、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三)、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四)、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五)、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二、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
由于主观举证责任需要法官在具体审判程序中,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加以确定并不断转换,因此无需在法律规范中预先加以规定,法定的举证责任通常都是客观举证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要脱离证据去推定一个事实只能基于三种情况:
一是法律对推定的明确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关于对证据持有方作不利推定的规定。
二是根据日常生活法则进行推定。
三是法律拟制。比如在行政行为经合法的公告送达期满之后,视为相对人已经知道其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行为责任。并未明确规定结果责任,但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来加以确认。
(1)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指出:“下列证据由人民调查收集……上述证据经人民调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首次肯定了结果责任,只是不够明确。
(2)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的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的行为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即结果责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它首次明确的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但是该条除行为责任继续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起一般的分配规则。所以,它仍非结果责任的分配原则。
4.5w浏览
赠与与借款纠纷
10w+浏览2024-10-10
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由哪方承担?赠与合同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将自己的一些财物等无偿的赠与给他人, 在大额财产赠与的时候会签订赠与合同,以防日后在发生赠与合同纠纷的时候没有证据,但是即使我们签订了赠与合同,还是会产生赠与合同纠纷,当发生了赠与合同纠纷,当事人向提讼的就需要向提供证据。
一、赠与合同注意事项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二)、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三)、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四)、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五)、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二、赠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
由于主观举证责任需要法官在具体审判程序中,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加以确定并不断转换,因此无需在法律规范中预先加以规定,法定的举证责任通常都是客观举证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要脱离证据去推定一个事实只能基于三种情况:
一是法律对推定的明确规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关于对证据持有方作不利推定的规定。
二是根据日常生活法则进行推定。
三是法律拟制。比如在行政行为经合法的公告送达期满之后,视为相对人已经知道其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行为责任。并未明确规定结果责任,但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来加以确认。
(1)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指出:“下列证据由人民调查收集……上述证据经人民调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首次肯定了结果责任,只是不够明确。
(2)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的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的行为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即结果责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它首次明确的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但是该条除行为责任继续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起一般的分配规则。所以,它仍非结果责任的分配原则。
4.5w浏览
口头赠与纠纷
10w+浏览2024-11-28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泰州188****5208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56****642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6****1463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扬州180****383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8095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淮安188****346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