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侵犯名誉权是诽谤吗

#名誉毁谤 最新修订 | 2025-02-11
1.3k浏览
时亚晴律师
时亚晴律师在线
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
5.0分服务:664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名誉毁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名誉毁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名誉毁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侵犯名誉权不一定就是诽谤。
侵犯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等行为,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而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可以看出,诽谤是侵犯名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侵犯名誉权并不局限于诽谤。
比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这属于较为严重的侵犯名誉权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行为也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如无中生有地散布他人的隐私信息,虽未达到诽谤的程度,但也对他人名誉造成了损害。
总之,侵犯名誉权的范围比诽谤更广泛,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以及具体的侵权行为类型。

案情回顾:

小胡和小丽本是好友,后因琐事产生矛盾。小胡为报复小丽,在朋友圈编造小丽出轨的虚假消息,还添油加醋地描述细节,导致小丽在亲友间名誉受损,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小丽认为小胡侵犯其名誉权,小胡却称只是随口说说,不构成侵权,双方为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小胡故意在朋友圈编造并散布关于小丽出轨的虚假事实,此行为符合诽谤的定义,是侵犯名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2、侵犯名誉权范围比诽谤更广,即便小胡坚称随口一说,但他的行为致使小丽名誉受损,也构成侵犯名誉权,应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其侵权责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名誉毁谤案件·推荐文章

崇明区177****468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松江区188****440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长宁区188****449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6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4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侵犯名誉权是诽谤吗
一键咨询
  • 闵行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4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8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定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3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2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8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杨浦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宁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2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1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杨浦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8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汇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2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8****21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松江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闵行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8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4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0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3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浦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5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浦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2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3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虹口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虹口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普陀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1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普陀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1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3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浦东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虹口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0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1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4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汇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虹口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7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汇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闵行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0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5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杨浦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7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虹口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杨浦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0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杨浦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奉贤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0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普陀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汇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8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7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定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杨浦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松江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浦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4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5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7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7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汇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杨浦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1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7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浦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虹口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宁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5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8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奉贤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5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闵行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闵行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定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浦东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7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6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普陀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虹口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宁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1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5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1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浦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浦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1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2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5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闵行区180****717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松江区188****196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奉贤区178****947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犯名誉权,诽谤犯罪吗?
诽谤罪的构成,是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条件的。侵犯名誉权,诽谤犯罪吗?需要达到法律规定,如果仅是一般的诽谤,可能就只是侵犯名誉权,需要承担的是侵权责任。若情节严重,才会构成诽谤罪。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是诽谤吗
1w浏览2025-02-11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名誉侵权 诽谤
10w+浏览2024-10-21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区别
一、侵害名誉权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区别
一、侵害名誉权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1w浏览2024-06-28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名誉侵权诽谤
10w+浏览2024-11-10
侮辱诽谤侵犯名誉权犯法吗
侮辱诽谤侵犯名誉权也是构成犯罪的,对于侵权行为严重的,可能会构成诽谤罪,侵权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破坏了他人的名誉,受害者有权利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并作出赔偿。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属于侵犯名誉权吗
1w浏览2025-02-11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网络诽谤,诽谤名誉侵权
10w+浏览2023-09-17
侵犯名誉权诽谤是否构成犯罪
一般来说,侵犯他人名誉权和诽谤会不会构成犯罪的话要看具体的实际情况,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会构成诽谤罪的,按照《刑法》的规定是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或者剥夺其政治权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侵犯名誉怎么处理
1w浏览2025-02-13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诽谤罪侵犯名誉
10w+浏览2024-11-14
侵犯名誉权是否构成诽谤罪?
侵犯名誉权如果太严重的话那么就会构成诽谤罪的,名誉权是个人拥有的权利;诽谤罪一般就是用言语来侮辱他人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种行为与名誉权的形式是一样的,只要条件构成就可以用此条款来进行处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可以告诽谤吗
侵犯名誉权,可以告诽谤。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w浏览2024-06-03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名誉侵权诽谤罪
10w+浏览2024-11-12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虹口区181****6179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宝山区188****17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汇区156****2847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浦东新区156****837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静安区177****4380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松江区152****350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