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最新修订 | 2024-08-28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名誉权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1、权利人有权维护其名誉,要求他人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其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敬。2、权利人有权排斥他人对其名誉的侵害,并要求加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名誉权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一、名誉权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就总体上而言,名誉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权利人有权维护其名誉,要求他人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其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尊敬。

2.权利人有权排斥他人对其名誉的侵害,并要求加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则》第101条后端规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民通意见》第140条规定,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筹划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行使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二)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规定,禁止用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纠纷,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因被动采访而提供新闻材料,且未经提供者同意公开,新闻单位擅自发表,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提供者一般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虽系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的,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对他人的名誉权进行侵犯,一般是对他人名誉进行贬低,而对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包括侮辱、诽谤以及新闻报道严重失实导致他人名誉受到了损害。而在被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时,侵权人需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责任,而被侵权人此时有权要求其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6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1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名誉权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一键咨询
  • 138****37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2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6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0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5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4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2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2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7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2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6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3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2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1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名誉毁谤·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无锡181****55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731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34****190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哪个法律涉及到名誉权
10w+浏览2024-03-03
我姐打算开一家冷饮店,她找了一家装修公司来做店面装修,施工之前双方要签订合同,我姐想了解一下店面施工合同范本涉及哪些法律知识
[律师回复] 店面施工合同范本中的施工周期由具体项目而定,施工时间安排应服从甲方及所在地物业管理部门的规定。<br/>第五条 工程质量控制<br/>1、乙方有责任向甲方提供全部装修材料的样板,产地及品名,并出具相关的材料安全检测报告。<br/>2、工程应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同时,乙方应定期就工程进展与甲方负责人保持沟通。<br/>3、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实行国家相关施工规范与规程。<br/>第六条 工程质量监督<br/>1、项目实施过程中,丙方可就乙方的施工质量或其它问题向甲方反映,并与甲方保持及时沟通。<br/>2、项目结束后,丙方须根据甲方的标准项目验收报告(详见附件2)填写相应的验收结果。<br/>第七条 工程更改<br/>1、现场施工中发现问题需要更改时,乙方应向甲方提出书面工程更改报告。甲,乙,丙三方应在达成书面协议后,一并做为工程竣工的相关文件归档。<br/>2、由甲方提出更改而造成的工程量变动,涉及超出原预算部分的费用在与乙,丙双方达成一致后,另签协议做为本合同的补充协议。<br/>第八条 责任豁免<br/>1、乙方应为保证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签署本合同并提供本合同项下的服务;<br/>2、乙方保证其所提供的服务不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乙方应采取包括起诉,应诉,上诉以及申诉在内的一切措施保护丙方的利益,以便丙方免于因其购买乙方服务而引起的对第三方的侵权责任,由此产生的费用及赔偿责任由乙方独自承担。<br/>3、乙方应按照国家税法及相关规定履行其相应的税务义务,乙方所涉及的所有税负,均由乙方独自承担。<br/>4、在本合同签署后或履行过程中,若甲方发现乙方违反上述声明及保证或不具备声明及保证的资格,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解除本合同而不构成违约。在合同解除后,甲,丙双方仍保留要求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权利。<br/>第九条 违约责任<br/>1、乙方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要求,在甲方通知一星期内不予答复或提出施工补救方案,甲方有权另请第三方专业公司予以维修,并通知丙方从乙方工程施工款余款中扣除相应的费用。<br/>2、工程未按合同规定时间完工,乙方应交付滞纳金,每日按工程施工款总额的××%计扣除
137浏览
我在工作的时候亲眼看到老板猥亵我们公司的女生,然后现在老板被拘留了,请问大家在拘传拘留逮捕内容里面会涉及到什么?
[律师回复] 条件<br/>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这包含了三层意思:<br/>(1)适用对象是必须到庭的被告。一般来说,离婚案件的当事人须出庭参加诉讼。<br/>(2)已经两次传票传唤。<br/>(3)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2]<br/>适用<br/>执行人员实际上有时只需要将相关人员带离现场即可解决问题,一旦宣布司法拘留,在后续的工作中反而增加了矛盾,丧失了工作余地。因此,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运用拘传措施不仅是为了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查清其财产状况,进行促使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同时也可成为排除妨碍执行的行为有力措施。<br/>《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97条明确规定,执行过程中可以适用拘传措施。但为了防止操作的随意性,对拘传的具体执行方式作了限制性规定:“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拘传。”<br/>适用拘传措施,应当由本案合议庭或执行员提出意见。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报经院长批准后,填写拘传票,交由司法警察。<br/>拘传时,必须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票,强制被传唤人到指定的地点接受询问。对抗拒拘传的被拘传人,执行拘传的人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包括可以使用戒具,迫使其到案。但讯问结束后,如无需采用其他强制措施,应恢复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br/>程序<br/>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拘传。<br/>拘传的主要程序是:<br/>1.填写《拘传证》,并报负责人审批。<br/>办案人员根据办案情况,认为需要采用拘传措施的,应首先填写《拘传证》,然后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审批。<br/>拘传漫画<br/>2.拘传的执行。<br/>拘传应当由两人以上的执行人员执行。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对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戒具,强制到案。<br/>3.拘传的次数与时间。<br/>刑诉法第一百一十七条[3]<br/>“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br/>“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br/>4.拘传的地点。<br/>根据公安部《规定》第60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5条规定,拘传的地点,应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的市、县以内。如果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户籍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市、县的,拘传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户籍地或者居住地所在的市、县内进行。
1.6k浏览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名誉权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沭阳178****6209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8****548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8****4237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