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诉讼时效有好长时间

最新修订 | 2024-08-14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的侵犯,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按照《民法总则》中的要求,如今因为名誉权被侵犯而向法院起诉维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名誉权被侵犯之日开始计算,而诉讼时效最长则可以达到20年。
名誉侵权诉讼时效有好长时间

一、名誉侵权诉讼时效有好长时间

名誉权受侵犯时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的,是有诉讼时效限制的,依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主张民事权利的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一条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二、侵害名誉权要承担哪些责任?

根据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3、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现实中,常见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就包括侮辱、诽谤,当然在一些时候侵权情节已经很严重了,或者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结果的,那么还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即侮辱罪诽谤罪。因而,实践中就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看究竟是进行民事维权,还是依法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2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27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名誉侵权诉讼时效有好长时间
一键咨询
  • 141****85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1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7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3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4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6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8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8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1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8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1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5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1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8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0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名誉毁谤·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淮安178****116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486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4****276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犯名誉权纠纷的诉讼时效有好长
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的侵犯,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按照《民法总则》中的要求,如今因为名誉权被侵犯而向法院起诉维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名誉权被侵犯之日开始计算,而诉讼时效最长则可以达到20年。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有多长时效?
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的侵犯,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按照《民法总则》中的要求,如今因为名誉权被侵犯而向法院起诉维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名誉权被侵犯之日开始计算,而诉讼时效最长则可以达到20年。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的诉讼时效有多长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侵犯肖像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br/>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摄影活动中,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被视为侵害他人肖像权。<br/>一、在没有阻却违法事由情况下,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使用其肖像的行为。<br/>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为,也称为“不当使用他人肖像”。我国民法有关肖像权的法律规定基本上是针对肖像的“不当使用”而规定的。这种不当使用区分为:“以营利为目的”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法使用。我们不能认为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或者虽经肖像权人同意,就可以非营利地任意使用公民的肖像,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9条,对这种侵权行为限制在:“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范围。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伤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br/>在未经本人同意,非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中,只有具有阻却违法事由的行为才是合法行为。如为新闻报道、公安机关为缉拿犯罪嫌疑人而发的“通缉令”等等。<br/>肖像权与姓名权一样,具有专有权,对于自己的肖像的占有、使用和处分,只能归公民本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享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在于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在于不尊重公民对其肖像的专有权。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公民肖像予以复制、传播、展览等,都应征得公民的同意,否则就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br/>二、擅自制作他人肖像(包括拥有他人照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创制、占有他人肖像(照片)的行为。对于摄影人来说,就是他人的照片行为。<br/>肖像是公民“人格”外在表现,只有本人有权决定是否再现自己的形象。至于制作(拍摄)的肖像作品,是为了公开发表,还是以私藏为目的,并不影响侵害肖像权行为的构成。就是说:虽不加公开的使用,也同样地构成侵权,如照相馆私自加印顾客照片保存等。<br/>三、恶意侮辱、污损他人肖像。即不法行为人恶意的以侮辱、丑化、玷污、毁损等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或破坏他人肖像的完整性。包括涂改、歪曲、焚烧、撕扯或倒挂他人照片,这样的行为不仅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还往往会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br/>综合上述,在摄影实践中,经常会构成侵犯肖像权的,有以下三种情况:<br/>近几年来,所谓的侵犯“肖像权”的报道,似有愈来愈多趋势,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归结可能有这样三种:一是摄影人不懂法律二是摄影人有故意侵犯人家肖像权而意图想“获利,三是被摄影者不懂肖像权的法律意义,只要看到自己的肖像见了报端就索赔。<br/>1、“以营利为目的”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他人的肖像二是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即使用者在主观上,希望通过对他人的肖像的使用,获得经济利益。但是,所谓的“营利”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上的要有营利实事,只要有营利的主观意图,有客观营利的行为,无论行为人是否实现营利目的,都构成“营利”实事。<br/>2、以任何形式侵害了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即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可见,未经肖像权人许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他人肖像的,如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如给肖像权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等,使用人也同样构成侵权(肖像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许多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污损、丑化、歪曲公民肖像的案例。<br/>以上可以清楚的表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决定是否存在侵犯公民肖像权的唯一前提和要件,而只是确定侵权责任大小的重要情节。<br/>3、肖像权人虽然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但是由于使用人超出了肖像权人许可的使用范围、使用区域、使用时限。这种情况无需是否存在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都构成侵权责任。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是属于合同的违约责任问题。<br/>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也就是说:当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之日起,3年内没有向人民依法提讼的,该权利人即不再享有请求人民保护的权利。也即权利人的胜诉权归于消灭。所以,实际上,石永阶的诉讼已经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时效,已经没有了胜诉权。
391浏览
侵犯名誉权时效是多长时间
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的侵犯,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按照《民法总则》中的要求,如今因为名誉权被侵犯而向法院起诉维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名誉权被侵犯之日开始计算,而诉讼时效最长则可以达到20年。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的时效有多长
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的侵犯,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按照《民法总则》中的要求,如今因为名誉权被侵犯而向法院起诉维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名誉权被侵犯之日开始计算,而诉讼时效最长则可以达到20年。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多久?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侵犯肖像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br/>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摄影活动中,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被视为侵害他人肖像权。<br/>一、在没有阻却违法事由情况下,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使用其肖像的行为。<br/>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为,也称为“不当使用他人肖像”。我国民法有关肖像权的法律规定基本上是针对肖像的“不当使用”而规定的。这种不当使用区分为:“以营利为目的”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法使用。我们不能认为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或者虽经肖像权人同意,就可以非营利地任意使用公民的肖像,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9条,对这种侵权行为限制在:“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范围。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伤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br/>在未经本人同意,非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中,只有具有阻却违法事由的行为才是合法行为。如为新闻报道、公安机关为缉拿犯罪嫌疑人而发的“通缉令”等等。<br/>肖像权与姓名权一样,具有专有权,对于自己的肖像的占有、使用和处分,只能归公民本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享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在于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在于不尊重公民对其肖像的专有权。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公民肖像予以复制、传播、展览等,都应征得公民的同意,否则就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br/>二、擅自制作他人肖像(包括拥有他人照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创制、占有他人肖像(照片)的行为。对于摄影人来说,就是他人的照片行为。<br/>肖像是公民“人格”外在表现,只有本人有权决定是否再现自己的形象。至于制作(拍摄)的肖像作品,是为了公开发表,还是以私藏为目的,并不影响侵害肖像权行为的构成。就是说:虽不加公开的使用,也同样地构成侵权,如照相馆私自加印顾客照片保存等。<br/>三、恶意侮辱、污损他人肖像。即不法行为人恶意的以侮辱、丑化、玷污、毁损等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或破坏他人肖像的完整性。包括涂改、歪曲、焚烧、撕扯或倒挂他人照片,这样的行为不仅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还往往会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br/>综合上述,在摄影实践中,经常会构成侵犯肖像权的,有以下三种情况:<br/>近几年来,所谓的侵犯“肖像权”的报道,似有愈来愈多趋势,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归结可能有这样三种:一是摄影人不懂法律二是摄影人有故意侵犯人家肖像权而意图想“获利,三是被摄影者不懂肖像权的法律意义,只要看到自己的肖像见了报端就索赔。<br/>1、“以营利为目的”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他人的肖像二是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即使用者在主观上,希望通过对他人的肖像的使用,获得经济利益。但是,所谓的“营利”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上的要有营利实事,只要有营利的主观意图,有客观营利的行为,无论行为人是否实现营利目的,都构成“营利”实事。<br/>2、以任何形式侵害了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即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可见,未经肖像权人许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他人肖像的,如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如给肖像权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等,使用人也同样构成侵权(肖像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许多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污损、丑化、歪曲公民肖像的案例。<br/>以上可以清楚的表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决定是否存在侵犯公民肖像权的唯一前提和要件,而只是确定侵权责任大小的重要情节。<br/>3、肖像权人虽然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但是由于使用人超出了肖像权人许可的使用范围、使用区域、使用时限。这种情况无需是否存在给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害,都构成侵权责任。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是属于合同的违约责任问题。<br/>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也就是说:当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之日起,3年内没有向人民依法提讼的,该权利人即不再享有请求人民保护的权利。也即权利人的胜诉权归于消灭。所以,实际上,石永阶的诉讼已经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时效,已经没有了胜诉权。
453浏览
侵犯名誉权纠纷时效是多长
公民的名誉权遭受他人的侵犯,在维权的过程中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按照《民法总则》中的要求,如今因为名誉权被侵犯而向法院起诉维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名誉权被侵犯之日开始计算,而诉讼时效最长则可以达到20年。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名誉侵权诉讼时效有好长时间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镇江188****8587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徐州152****594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2****8644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