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规定有变化吗?

最新修订 | 2024-08-18
浏览10w+
巩海冬律师
巩海冬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执业:5年
专家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不当得利的规定有一定变化,如在《民法典》明确了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原因,新增不当得利具体规则,即新增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形,明确了利益不存在时的返还规则,明确了特定情况下第三人的返还义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之后,各方对民法典编撰内容给予了重大的关注。不当得利制度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规定有变化吗?

一、民法典不当得利规定有变化吗?

1、 明确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原因

《民法典》出台前对不当得利的规定为: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从立法结构看,不当得利也是债的发生原因之一。

《民法典》出台后,在总则第118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也就是说,《民法典》明确将“不当得利”与合同、侵权、无因管理并列作为独立的债的发生原因,这体现了民法典的体系性。

2、新增不当得利具体规则

《民法典》不当得利规定在第29章,即第三编的第三分编“准合同”内容下。相较于《民法典》出台之前的规定,不当得利的具体规则增加了4个条文,可以概括为3点变化。

变化1:新增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形

《民法典》第985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上述规定列举了3种排除返还不当得利的情况:

(1)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基于道德上的义务为给付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观念,一旦给付,即不得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如侄子对于叔伯的抚养(侄子无法律上的抚养义务);对救助自己生命的人支付感谢费;对玉成其事的媒人支付报酬;民间的礼尚往来。这些都属于履行道德上的义务,不构成不当得利。

(2)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债权含有若干权能,如请求给付的权能、受领给付的权能和保有给付的权能等。债务届期前,债权人无权请求债务人为清偿,但债务人一经清偿,债权人便有权受领给付,也有权保有该给付,债权人受领清偿具有合法根据;而且债务人自行放弃期限利益,不能视为其受有损失。故在此情形下不构成不当得利,提前进行清偿的债务人无权请求返还。

(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明知无给付义务仍进行给付,前后行为明显矛盾。如果再允许其请求返还,则有违诚实信用原则,故法律规定在此情形下不构成不当得利。

变化2:明确利益不存在时的返还规则

《民法典》出台前,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规定在原物毁损、灭失或者因其他法律或者事实上的原因返还不能的情况下,得利人是否承担全部返还义务。为填补法律漏洞,《民法典》明确:利益不存在时的返还,应区分得利人主观状态的善意或恶意:

(1)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以现存利益为限

《民法典》第986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根据上述规定,善意得利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得利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

(2)恶意得利人,无论利益是否存在均承担返还义务

《民法典》第987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根据上述规定,恶意得利人负担较善意得利人更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初始所受的一切利益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若恶意受领的利益不存在,不论其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得利人都当如数偿还,不得主张因利益不存在而免除偿还义务。

变化3:明确特定情况下第三人的返还义务

《民法典》第988条: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第三人所受利益,是由于不当得利受领人的让与行为,第三人受有利益有法律上的根据,与受损者之间不成立不当得利义务,但第三人无偿取得利益,相对于受损者的受有损失,显失公平,故唯有赋予第三人返还的义务才能实现对受损者的保护。

二、不当得利有哪些特征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4、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我国设立不当得利制度,目的在于调整私法上无法律原因的财产变动,进而可以在利益冲突中使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得到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后,不当得利规则得到了细化,不当得利制度得到了更好的完善。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2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2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规定有变化吗?
一键咨询
  • 166****77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3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8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3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6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1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4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4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8****8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0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0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2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3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0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3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同订立·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南京188****613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6****202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8****411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变化都有哪些?
《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变化包括新增不当得利的排除情形、明确利益不存在时的返还规则、明确特定情况下第三人的返还义务。《民法典》之中明确规定了,若得利人无偿将利益转移给他人,那么权益受损的一方有权要求第三人返还利益。
10w+浏览
合同事务
不当得利民法典变动后具体有哪些规定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具体规定是,利益的取得没有任何法律根据的为不当得利,对于善意得利人来讲,得利人不知道而且也不应该知道自己的取得没有任何法律根据的,在取得利益不存在的情况下是没有返还义务的。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律图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订立 > 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规定有变化吗?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盐城180****7143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52****696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8****5588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