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包括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9-08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5人
专家导读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工作、学习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法律问题,因此就需要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了。如果您现在正在面临着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包括什么?的法律问题,需要通过法律的武器来帮助您的话,可以了解本篇文章中的法律知识来解决。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包括什么?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

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

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

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

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的特征:

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

必须是主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实质条件);

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在我国的犯罪行为状态的区分的规定中,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都是不同的犯罪状态,如果是我国的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有中止行为的,人民法院是需要从轻处罚的,但是仍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此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执行。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7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2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包括什么?
一键咨询
  • 148****13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7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8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8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7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7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1****34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2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4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8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0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5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2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刑事犯罪辩护·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南通181****316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765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2****821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犯罪预备的中止是预备还是中止?
犯罪预备的中止属于中止,对于中止犯罪,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法院一般是从轻或者免于处罚。犯罪预备阶段存在中止的情况,被告人出于主观原因放弃犯罪的,认定为犯罪中止的。在审查起诉阶段,法院就可以选择不予起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犯罪中止是否包括预备犯
犯罪中止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愿放弃或阻止犯罪结果,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未造成实质损害的主动中止者,可依法免除刑罚;若已造成伤害,应酌情减轻刑罚。
36浏览 2024-06-09
犯罪预备包括哪些情形
[律师回复] 对于犯罪预备包括哪些情形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br/>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这是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br/>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br/>(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br/>(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br/>(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br/>(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br/>(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br/>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br/>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br/>(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br/>(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br/>(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br/>(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br/>(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br/>(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br/>(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428浏览
预备未遂和预备未遂中止的区别?
10w+浏览2023-09-03
犯罪预备中止和犯罪预备有区别吗?
犯罪预备中止和犯罪预备是有区别的,不触犯法律是每个公民都需要遵守的基本义务,故而某些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之中,可能会由于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中止实施犯罪行为。与之不同的是,犯罪预备中止没有触犯刑法,而犯罪预备则是在为实施犯罪行为做准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预备中止是犯罪中止吗
一、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1.在犯罪预备阶段,自动放弃犯罪;2.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二、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5浏览 2024-10-24
犯罪预备形态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犯罪预备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 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类似于犯意表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意表示而应以犯罪论处: 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罪以及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作为罪、抢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为的威胁性语言。这些特定的语言在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具备这些语言不但构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预备,而是已经实行犯罪的其他犯罪形态。 二是单个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计划的书面语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结共同犯罪人、交流犯罪思想、商议犯罪计划的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这些语言都已经超出犯意表示的范畴,而是在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足以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犯罪论处。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以上两个特征说明了犯罪预备形态可能发生的时空范围,即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起直至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 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 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有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404浏览
犯罪预备和预备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10w+浏览2023-09-10
犯罪预备中止和犯罪预备有区别吗?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犯罪预备中止和犯罪预备有区别吗?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犯罪预备中止是否犯罪
严格来说是犯罪,在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预备的,是犯罪预备中止。如果在犯罪预备阶段就进行了犯罪中止,这种情况一般都没有造成什么伤害结果,如果没有造成损害这个时候是免于处罚的,如果对他人造成了比较轻微的伤害会减轻处罚。
43浏览 2025-02-23
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犯罪预备必须符合以下特征:<br/>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br/>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br/>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br/>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br/>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br/>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450浏览
犯罪中止和预备的区别
10w+浏览2024-02-18
犯罪预备中止和犯罪预备有区别吗?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犯罪预备中止和犯罪预备有区别吗,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犯罪中止犯罪预备区别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3浏览 2025-02-21
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什么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犯罪预备必须符合以下特征:<br/>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br/>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br/>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br/>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br/>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br/>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324浏览
犯罪预备未遂和预防中止的区别
10w+浏览2023-09-19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差别包括什么?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差别包括概念不同以及刑事处罚的力度不同。在我国的犯罪行为的区分中,其实无论是何种犯罪行为,只要是符合刑事处罚以及立案的标准的,此时都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犯罪预备的终止是犯罪中止吗
犯罪预备的终止不是中止,犯罪预备的终止依然处于犯罪预备阶段。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32浏览 2025-01-24
犯罪预备的条件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对于犯罪预备的条件包括哪些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br/>一、犯罪预备的条件<br/>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br/>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br/>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br/>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br/>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br/>二、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br/>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这是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br/>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br/>(1)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枪弹、刀棒、毒药、绳索等;<br/>(2)用以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者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如钳剪、刀斧、锯锉、爆炸物等;<br/>(3)专用为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br/>(4)用以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如爬窗用的梯子或绳索等;<br/>(5)用以掩护犯罪实施或者湮灭罪证的物品,如作案时戴的面罩、作案后灭迹用的化学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复杂性可以反映出预备行为不同的危害程度。<br/>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br/>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br/>(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br/>(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br/>(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br/>(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br/>(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br/>(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br/>(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342浏览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包括什么
10w+浏览2024-02-23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包括什么?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南通134****7281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常州177****323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2****4896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