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恶意诉讼可能构成犯罪。
我国目前的立法上对于“恶意诉讼”的规定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能规制各种恶意诉讼的直接、有力的规定,有必要对恶意诉讼设置更全面、直接、有效的规定。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由于恶意诉讼往往是恶意当事人牺牲对方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法院若处理不当不仅会侵害到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会影响司法的权威和声誉。
2、恶意提起民事或者行政诉讼。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法,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
如果以虚假诉讼方式,通过法院的判决和执行,非法占有了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符合诈骗罪(“三角诈骗”)构成要件的,属于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二、遭遇恶意诉讼怎么办?
1、一旦遭遇恶意诉讼,首先要积极应诉,通过法律咨询了解法律知识,收集准备相关证据做好应诉准备。
对恶意诉讼、妨害司法活动的,可以进行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法院诉讼中,如果证明对方是滥用权利,恶意诉讼,还可以提起反诉要求对方承担因恶意诉讼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
2、民事程序的恶意诉讼是指对民事诉讼程序的恶意提起,而意图使被告在诉讼中由于司法机关的判决而受其害。
在这种侵权行为中,形式上的加害人是法院,是恶意诉讼人故意提起诉讼程序,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作出错误判决,使被告受到损害。但是其实质,是行为人故意所为,是行为人借用法院的力量,使被告受到损害。这种侵权行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处理的还不够多,经验也不足。在实践中掌握的标准应当是:故意以他人受到损害为目的,无事实根据和正当理由而提起民事诉讼,致使相对人在诉讼中遭受损失。对此,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任何人都不得因为想要获得不当利益,就实施恶意诉讼的行为,这是由于此种行为若是造成的后果严重,恶意诉讼的当事人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处刑事处罚。恶意诉讼往往是恶意当事人牺牲对方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法院若处理不当不仅会侵害到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会影响司法的权威和声誉,因此杜绝恶意诉讼势在必行。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