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离婚买房子违法吗
在某些情况下,假借离婚之名进行购房活动并不必然构成违法行为,然而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却难逃非法之嫌。具体而言,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持假离婚证书进行买房事务有可能被视为触犯了刑法中规定的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范畴。
依据相关法律条文,任何人伪造、变造、买卖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等行为,都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
其次,使用虚假的离婚证明文件进行购房活动也可能被视为骗取贷款罪的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假离婚买房的后果有哪些
所谓的“假离婚”购房手段,实质上是某些夫妻为了便捷或者便宜地购买房产,经过预谋并暗中安排暂时离婚,待成功购置房屋之后再重新复婚的行为。
所谓假离婚,又可以区分为通谋离婚以及欺诈离婚这两大类,假离婚购房恰恰是典型的通谋离婚行为。
首先,经过“假离婚”的方式获取的利益,很可能带来假戏真做、身陷困境、财富和爱情都付之东流的凶险结局。
在法律层面,事实上并不存在虚假离婚这样的概念;
只要婚姻的相关各方依照法定程序与流程办理完毕离婚登记手续,那么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导致的离婚事实,婚姻关系都会立即被宣布解除,因此,对于假离婚引发的法律后果与真实离婚所对应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如果购房所需资金属于离婚前所持有的夫妻共同财产,那么离婚后所购得的房产将会自动转化为另一方的私人财产,如果在此期间内有任何一方不再愿意恢复婚姻关系,届时无疑将会爆发一系列的纠纷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有假戏真做的情况发生,给原本和睦的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
而一旦夫妻双方达成假离婚共识后,因各种原因产生矛盾,夫妻间的感情逐渐恶化,甚至一方开始动摇对婚姻的信仰,那么这将有可能导致无法预计的严重局面。
此外,假离婚还可能涉及到重大刑事犯罪风险,如通过伪造或变造离婚证明文件来购买房产,极可能触犯刑法中的伪造、销售国家机构证件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伪造、篡改或偷盗、掠夺、摧毁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书、印章者,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需承担相应的罚金刑罚。
何况,通过提供虚假的离婚证明文件来购房,还有可能导致触犯刑法中的骗取贷款罪。
在法理上,并无假离婚这种说法的立足之地;
离婚即离婚,不应该因为个别人的私欲而有所改变。
假离婚不仅是对婚姻制度的亵渎,也是对法律规定的侵犯,尤其是在假离婚过程中所产生的购房行为,其所引发的法律后果更为严重。
一方面,假离婚购房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这一非法行为而导致其他更为严重的法律风险,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能忽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条
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假离婚买房子违法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