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所得税约定分摊如何改为平均分摊
应纳税所得额中个人所得税的分摊办法可选择特定分摊、均等分摊亦或是约定分摊填写。
而对于赡养老年人这一项专项附加扣除费用,其具体分摊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由所有赡养人均摊费用,或者是经由各当事人协商后自行设定的约定分摊方式,甚至也包括由被赡养者直接指定个人负责分摊费用。
在采用特定分摊或者是约定分摊两种方式时,每位纳税人所分摊到的扣除金额上限为每月1000元人民币。
同时,为了保障双方权益,提议双方签订详细的书面分摊协议。
倘若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存在出入,将以指定方的意愿作为最终决策依据。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第十六条
纳税人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填报纳税人是否为独生子女、月扣除金额、被赡养人姓名及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与纳税人关系;有共同赡养人的,需填报分摊方式、共同赡养人姓名及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等信息。
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资料包括:约定或指定分摊的书面分摊协议等资料。
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哪些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对应依法应当交纳个税的情形主要涵盖以下九大类:
1.从工资、薪金中获得的收入;
2.在提供劳务时获取的报酬所得;
3.因写作或其他工作成果而得到的稿酬所得;
4.基于特殊权利或许可,并且根据相关合同收取的使用费所得;
5.指通过自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经营所得;
6.根据借款合同或者债券协议所取得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
7.在租赁财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财产租赁所得;
8.在进行财产转让时所产生的财产转让所得;
9.以及由于偶然情况所发生的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约定分摊如何改为平均分摊”,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