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与诽谤罪乃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违法行径。侵犯肖像权往往表现为在未得被侵权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肖像,而如果由此给被侵权方带来了经济上或精神上的伤害,那么侵权者便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例如赔偿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等。
至于诽谤罪,这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其主要特征在于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以损害他人的声誉。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将受到严厉的惩处,包括但不限于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等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侵犯肖像权的定义是什么标准
依照法律严谨的定义,若存在如下任一种状况,便可以判定为已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
首先,在无任何合法理由阻断的前提下,未获肖像权所有者准许而对其肖像进行利用和展现的行为;
其次,未经本人许可私自制作他人肖像(包括持有他人照片)以及在没有获得此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创作并独自收藏他人肖像(照片)的行为。换言之,这对摄影师而言相当于秘密拍摄他人照片的行为;
最后,以恶意诽谤、涂抹等方式污损他人肖像,都是可能会被认定为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未经许可实施的肖像侵权行为,其本质上表现为对他人肖像的擅自使用,并由此给受害人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害,因此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然而,诽谤罪则属于一种故意捏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以破坏他人名誉的严重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此类行为将被视为刑事犯罪,并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等严厉的刑事处罚。这两种行为在性质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