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再审方面,立案后改判率确实相对较低。据现行我国司法体制可知,大部分案件并不会直接进入再审环节。即使在必须审理的情况下,也需要法院全面审查以确认案件错谬,错误成立才能进行再审。因此,再审申请的绝大部分都会遭到驳回。
值得注意的是,再审并不意味着必定能够得到改判,因此触发改判的机会还是比较小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当事人需要提交再审申请书及其他相关材料至法院。法院会在收到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将再审申请副本送达给对方当事人,对方则需于收到次日起的15日内提交书面回应;若未提交,也不会对法院的审核工作产生实质影响。
此外,法院还可要求申请人或对方当事人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和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再审立案后多长时间进入再审
在接收到再审申请书之后,人民法院应在三个月内对其进行审查。若经过审理,确认符合再审标准,则应作出裁决予以再审;倘若经审查不符合再审之要求,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裁定,以示驳回申请。如有必要,该期限可予延长,但应得到本院院长的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
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在提起再审程序并获得立案之后,通过再审程序进行改判的几率相对较低。在中国司法制度中,再审通常是对已产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或决定进行的再度审理,该程序的启动必须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即便申请成功得以启动再审流程,法院仍然需要对此类案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审查,以此来确认先前的裁判是否确实存在误判。因此,再审案件能够实现改判的机会相对于初审来说确实略显渺茫。在此过程中,申请人需要向法院递交详细的再审申请书以及其他相关的证明文件,而法院则会在收到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之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给对方当事人,同时对方当事人也有义务在收到通知后的十五天内提交相应的书面回应。此外,法院还有可能根据案情需要,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解释,以便于对整个案件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评估。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