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
1、明知发生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现场,后又返回的。
4、发生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处理。
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当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陈述等,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并根据本规定第六十条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备当场制作条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三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并现场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接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注明情况。
二、交通肇事逃逸罪最轻怎么判
依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最低量刑,通常情况下基于对普通交通肇事犯罪行为与逃逸行为的区分,会判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然而,如若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并未逃逸,或者并无任何极端恶劣的情势发生,仅仅涉及轻微的交通肇事犯罪,那么其相应的可能遭遇的刑罚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样相对较轻的处罚。当然,一旦犯罪嫌疑人选择逃离事故现场,那么法律对于其惩治却有着更加严格的规定,即有期徒刑期限基本在三年至七年之间。如果因逃逸而致使他人死亡,那么惩罚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甚至达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 当车辆已发生事故时,肇事者明明已知晓却选择驾车或者舍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2.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事故当事人坚信自身并未负有事故责任,坚持果断地驾车驶离现场;3. 在涉及到酒后驾驶或者无证驾驶等不良行为的情况下,尽管已向警方报案并获准在现场等待处理,但是事故当事人仍然选择弃车离开现场,随后却又出于某些原因返回;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