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拖欠工资,即指在非法定情形下,雇主未能及时或全额付清所聘用员工应得的薪酬总额的行为。
依照相关规定,工资应该采用货币形式以月度为周期全额支付至每位员工手里,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克扣或者无故拖延发放工资的现象。
具体说来,“按月支付”不仅包括按照月度计薪形式来发放工资,也包含了雇主需在每个自然月结束后的30日内结算并支付工资给员工,超出这个限期即可视为拖欠工资。
一旦工资支付周期超过每个自然月一次,该月工资在第三个月才得以发放,这便属违法行为。
例如,1月份的工资在3月份才能发放,这样的行为显然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只要违法行为的发生时间在两年以内,您都可以向劳动力保障部门进行申诉。
若涉及到离职结算,则员工在完成必要的工作交接之后的15日内,有权利与所在企业共同核算并结算当月工资。
然而,当雇主因故拖欠员工工资时,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员工先尝试通过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来解决问题,要求其尽快地将工资支付完毕,若经双方友好协商仍然无法达成共识,那么您还可以选择向本地劳动监督管理大队提出投诉调解,若调解失败,那么您有权向劳动部门进行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仲裁寻求救济;
在此基础之上,您还可以请求解除与原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并要求对方支付尚未支付的工资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总而言之,尽管薪资发放稍有延迟,但若仅仅延误5天,实际上仍不算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二、拖欠工资五六年还能追讨吗
若被欠薪长达五至六年之久,即便持有欠条或其他相关证据,也仍有权利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追偿。
然而,如未能提供此类凭证以佐证欠款事实的话,维权行为恐无法得到支持。在提起诉讼之前,需确保自己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切身利益冲突的公民、法人或其他合法组织;
其次,由于诉讼的对象是特定的被告,因此务必明确被告的身份信息;
再者,根据案件情况,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最后,所涉及的纠纷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诉讼的范畴,且需由受诉人民法院依法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拖欠薪资在一定的期限范围内并不构成违法行为。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雇主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时间以及全额支付工资给员工,结算时间最晚不得超过30个自然日,如果逾期便可视为拖欠现象。并且,每个月的工资应在下一个月份准时发放,若未能及时发放则属于违法行为。当员工离职时,他/她有权利在15个自然日内结清所有的薪资。在面对拖欠工资的情况时,首先应该积极地与雇主进行沟通,尽力通过友好协商达成解决方案;如若不能成功,可以通过投诉调解或提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者,甚至可以依法解除聘用关系并要求支付未付的薪水以及相应的经济赔偿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出现了轻微的延迟(不超过5个自然日),那么这种情况尚且不算违反相关的法律条款。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