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医疗纠纷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在处理医疗纠纷方面,我们所依赖的主要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明确规定,当医院与患者因医疗事故产生的赔偿及其他民事责任引起争议时,医患双方可选择通过友好协商加以妥善解决;若双方对协商结果均不满意或无法达成共识,则患者可依法向各级卫生行政机构提交调解申请,同时亦有权径直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发起民事诉讼程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二、常见的医疗纠纷解决4种途径是怎样的
针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和解程序。
当纠纷发生之后,患者和医院均应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并在充分商议的基础上签订相应的和解协议,这份和解协议应该得到法律的认可。
若双方都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医疗事故中的赔偿及其他民事责任问题,那么他们需要订立一份正式的协议书。
其次,调处措施。
已经被确认为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卫生行政机构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双方的申请后,有义务对相关争议事项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各方应该秉持自愿的原则,同时也需要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计算出赔偿金额。
接下来是诉讼程序。
其中,医疗事故鉴定由国家设立的医学委员会负责鉴定,而医疗过错鉴定则交由独立于法院之外的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
最后,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第四种解决途径——调解(即寻求第三方机构介入,协助双方进行协商)以及仲裁(双方均同意采用仲裁机制来解决纠纷)。
这两种方式的具体实施因人而异,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和决策。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