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到庭审就结束了吗
关于取保候审的期限问题,实际上并不意味着到法庭审理环节便必定终结。取保候审作为一项刑事法律制度,在进入法院审判流程后,若法院判定仍需继续适用取保候审之措,则可依法予以续保;反之,若法院认为已不再适宜采取此项措施或案件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亦有可能对强制措施进行调整。通常而言,庭审结束之后,法院将依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及被告方的行为表现,做出最终的裁决。若被告方被判以实刑,那么取保候审的期限将会终止,并开始执行相关的刑罚;而若是被判处缓刑或者宣告无罪等情形,取保候审的期限也将随之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期限非庭审必终结。法院审判后,若需继续适用可续保;若不适宜或案情变化,可调整措施。庭审后,法院根据案情及被告表现裁决。实刑则终止取保候审,执行刑罚;缓刑或无罪则取保候审结束。
二、取保候审保证人的义务有什么
在进行取保候审的过程中,保证人遵循以下之义务条款:
首先,监测并确保被保证人严格依据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关职责;
其次,如若发现在被保证人的行为符合取保候审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应及时将相关问题向执法机构报告;
最后,当保证人发现被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相关规定时,其本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罪责和惩罚,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罚款,以及可能面临的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取保候审保证金没有收据怎么退
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还问题,通常情况下需要提供相关凭证作为依据。如果没有收据的话,可能会导致退还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无法退还。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建议您首先向收取保证金的办案机关表述相关情况,并且提供能够证明您已经缴存保证金的其他相关证据,例如具体的转账记录、在场的证人名单等等。根据国内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了决定是否退还保证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程序,然后再上报给县级以上级别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最后签发相应的《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在退还保证金的过程中,公安机关有责任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通知指定的银行将保证金全额退还给犯罪嫌疑人,并且要求犯罪嫌疑人在《退还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字(盖章)以及捺指印确认。如果办案机关拒绝退还保证金,那么您可以向上一级的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提出申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取保候审期限非庭审必终结。法院审判后,若需继续适用可续保;若不适宜或案情变化,可调整措施。庭审后,法院根据案情及被告表现裁决。实刑则终止取保候审,执行刑罚;缓刑或无罪则取保候审结束。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