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之间的界限,主要依据其主观意图、实际行动以及产生的截止期等多个角度进行考量。
首先,从主观意图层面分析,合同诈骗罪常常带有违法占有的动机,即缺乏实实在在的执行合同的意愿或者仅仅限于执行合同的一部分以达到获取财物的目的;然而,在民事欺诈行为当中,涉事方往往仍旧抱有执行合同的愿望,只是在一些方面涉及到对事实的夸大或不真实叙述。
其次,在评估实际行动阶段,合同诈骗罪经常涉及到诸如虚构实体、假冒他人口号、伪造票证等一系列的欺骗性行为;相较之下,民事欺诈行为的程度尚属温和,可能仅仅局限于对合同中部分内容的虚报或隐瞒。
最后,从所产生的最终影响来看,合同诈骗罪往往会给对方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经济损失;反之,民事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则相对有限,有可能通过诉诸司法程序追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程序有哪些
在涉及到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人获取取保候审这一措施时,应符合下列特定情形之一:
第一种情况是,犯罪嫌疑人身负可能被判处管制或者拘役的刑责,同时并无单独适用附加刑的可能性;
第二种情况是,犯罪嫌疑人所犯下的罪行可能会导致其需承担有期徒刑以上的处罚,但已通过取保候审得以避免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
第三种情况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正在哺乳期的状态,同样可以考虑通过取保候审来防止对社会产生潜在威胁;
最后一种情况则是,在案件审查阶段,如果羁押期限已至且尚未有结论出来,此时也可采取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合同诈骗罪向谁报警怎么判
若您在遭遇合同诈骗罪时,请务必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
通常情况下,这将由犯罪行为发生所在区域的公安机构负责处理。
然而法律条款对于犯罪行为的量刑有着明确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可能面临罚金的处罚;如果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需要承担罚金的责任;而当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且还可能被判处罚金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各地区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因此,具体的定罪量刑结果,必须要结合犯罪手段、情节、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考量。
判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界限,需考虑主观意图、行动及影响。合同诈骗罪具非法占有动机,常虚构事实、假冒他人等欺骗;民事欺诈则仍愿执行合同,仅夸大事实或隐瞒部分。合同诈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难弥补;民事欺诈损失有限,可司法追讨。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