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盗窃犯罪案件中,对于涉案财物是否确认为赃物的判定往往主要依据于其获得方式是否以盗窃等不法途径为基准。基本上而言,当任一财产物体处在其所有人或持有人合法拥有并掌控之中,且由于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行为而被非法占有之时,便可将此物品认定为赃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怎么判定主犯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所谓主犯乃指那些“积极发起、倡导并指导犯罪团伙从事各种非法犯罪行为或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发挥最为显著作用的”犯罪分子。同时,根据刑法第九十七条的相关诠释:“本法中所提及的首要分子,意为在犯罪团伙或聚集众多罪犯共同实施犯罪时起到组织、策划和指挥核心作用的罪犯。”据此,我们可以将主犯划分为三种类型:1.在犯罪集团内部,担任组织者与领导者角色并扮演主导作用的首要分子;2.在大规模群体性犯罪中,承担组织、策划及指挥重要任务的首要分子;3.无论是在犯罪集团当中还是在普通共同犯罪案件中,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作用或者罪行重大的犯罪分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盗窃罪这种犯罪类型中,一般很少发生群体性犯罪事务,因此,盗窃罪的主犯通常只包含两种情况,具体来说就是:1.在盗窃犯罪团伙中发挥组织者和领导者作用的首要分子;2.在盗窃集团或者普通共同盗窃案件中发挥关键影响或罪孽深重的犯罪分子。接下来,我们将重点针对这两种主犯的认定展开深入讨论。《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对主犯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专门规定。根据这一规定,主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两种情形: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对其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三、盗窃罪的金额如何确定标准是多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关于盗窃罪的定罪量刑金额标准会因为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产生相应差异。总的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以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者,应分别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然而,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关标准可能会适度上调;而在经济相对滞后的区域,标准则有可能略微降低。此外,无论盗窃金额大小如何,只要涉及到多次盗窃、入室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或扒窃行为,都将构成盗窃罪。在对盗窃金额进行认定时,我们会全面考虑被盗财物的市场价值、折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在盗窃案中,判定涉案财物是否为赃物,核心在于其获取方式是否合法。若财物原属合法所有人或持有人控制,却因盗窃行为被非法侵占,则此类物品即被认定为赃物。简而言之,非法盗窃所得即为赃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