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时性的人身自由限制措施,而非最终的刑事惩处方式。
在此阶段,只要未经法院判决认定犯有罪行,当事人仍应享有完整的公民权益,其中自然包含领取合法养老金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二、取保候审的报捕期限是多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其批准逮捕的审查期最长为十二个月。
执法部门在对涉嫌犯罪的人员进行取保候审之际,必须保证此类行为持续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十二个月。
此外,在此期间内,该案件的调查工作、检察环节以及审判阶段都应按照正常程序依法推进,不得无故中断或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后公安不叫怎么办
在办理取保候审之后,公安机关并未进行传唤,这可能源于诸多因素。首要考虑的是,取保候审并不代表该事件已经尘埃落定,而只是在侦查阶段告一段落。在此环节,公安机关有权依据事件的具体侦破需求来决定是否对涉案人员实施传唤。若历经较长时间仍未接到传唤通知,这或许表明事件的侦查进程相对滞缓,亦或是正在等待新发现的关键性证据。面对这样的情况,被取保候审者应当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确保个人的联系方式始终保持畅通无阻,并且在未经执行机关的许可之下,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或县城。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主动与负责本案的办案民警取得联系,以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信息,但务必注意避免对正常的侦查工作造成任何形式的干扰。倘若您认为公安机关的行为存在不当之处,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但必须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在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通常可以正常领取养老金。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临时措施,限制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但并非刑事处罚。此时,当事人未被法院定罪,仍享有公民权益,包括领取养老金的权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