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获得取保候审并不代表着必定免于被追究刑事责任。
取保候审仅仅属于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项强制性措施,其目的在于允许涉嫌犯罪人员在等候正式审判的过程中可以不必遭受牢狱之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尘埃落定,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仍旧对案件进行着深入地调查和审查工作。
在实际情况中,若经查证,案件的证据确凿,且案件的犯罪事实清楚明确,完全符合法律上关于提起公诉的各项要求,则仍然有可能面临被提起公诉的境地。
但是同样地,在经过更深入的侦查过程中,也存在着可能发现证据严重不足、或者案件的具体情节过于微小,甚至不足以构成犯罪的可能性,此时便无法继续提出刑事指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是否可以抵扣刑期
根据中国现行《刑法》之相关规定,若某人受判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在判决执行之前,倘若其已先于羁押期间失去人身自由,那么这段时间便可用于折抵相应的刑期。
然而须请大家注意的是,“羁押”一词汇仅限于指代关入拘留所等特定处所,尚不包括取保候审在内。
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取保候审是无法折抵刑期的,换言之,它并未计入当事人应服刑罚的期限内。《刑法》第四十一条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四十四条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四十七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三、取保候审后律师费用收取标准是怎么定的
对于被取保候审者所需支付的律师费用的具体标准并未有过统一规定,这主要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因素。首先,事件本身的复杂度绝对称得上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事件的事实情况明晰可见,且相关的证据资料较为简洁,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所需要支付的律师费用自然相对较低;反观,如果事件的实际情况复杂多变,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由于工作量大,所需花费的成本也就更高。其次,负责处理此案的律师的个人经验以及其在业界内的声誉同样会对最终的律师费用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享有良好口碑的律师,他们的收费标准往往会比其他同行略高。此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地域差异这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各不相同,因此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下,律师费用的收取标准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一般而言,律师费用的高低可能会在几千元人民币至数万元之间浮动。当您正在考虑确定律师费用时,强烈建议您与您选定的律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明确双方的服务范围以及收费方式,同时签署一份详尽的委托代理合同,以此来确保您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取保候审不意味免刑事责任,只是等候审判时不必坐牢。公检仍调查审查,证据确凿、犯罪事实清楚会被公诉。若证据不足、情节微小不构成犯罪,则无法指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