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多少
1.对于个人以非法手段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将依法予以刑事追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主要涉及到个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合同诈骗罪的五种情况之一,即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累积金额达到三千元到一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情况。
2.如果单位的直接负责人或其他直接责任人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且诈骗所得最终归属单位所有,那么当诈骗所得金额在五万元到二十万元人民币之间时,将依法予以刑事追诉。
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来说,该犯罪的基本结构包括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实施欺诈行为,使受害者产生误解,进而基于误解处置其财产,使得行为人得以获取财产,并给受害者带来财产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集资诈骗罪的具体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集资诈骗罪的明确立案标准如下:
首先,针对个人实施的集资诈骗活动,若涉案金额超过人民币十万元;
其次,针对单位实施的集资诈骗活动,若涉案金额超过人民币五十万元。
此外,集资诈骗罪特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我国各项与金融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采用欺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从而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侵害了公共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并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犯罪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0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三、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标准
集资诈骗罪之行为构成主要涵盖如下内容:首先,其行为人须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组织;其次,主观方面必须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集资款被非法占有的存在,这属于故意行为;再者,其客观行为上需采用欺骗性的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并且达到一定的涉案金额。其中,所谓“欺骗手段”,便是捏造虚假的集资用途,以及制造虚假证明文件和承诺极高的投资回报作为诱惑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参与;至于“非法集资”,则是指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许可或者绕过合法经营的模式来吸收资金。对于集资诈骗罪的立案侦查标准而言,应以个人集资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人民币以上,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尚未达到50万元时开始启动调查程序。一旦涉及到较大数额的集资诈骗行为,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严厉惩戒;如果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或是存在其他更为严重的情节的,其责任者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终身监禁,同时还需承担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的法律后果。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个人非法集资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之间,或单位直接负责人等以单位名义诈骗数额在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将依法追诉。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