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二审判决变更的可能性
倘若上诉方并未提出新的有力证据,那么其向上诉法庭请求更正原决定的可能性并不甚高。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第二审程序正是为确保各方当事人得以依法充分行使上诉权利以及上一级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展开司法审判工作而设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第二审程序的所有条款内容,均为对审判上诉案件作出的专门规定。因此,我们可以理解,第二审程序实际上就是审理上诉案件的法定步骤,也被称之为“上诉审程序”。当人民法院应用第二审程序来审理上诉案件之后所做出的判决与裁定,便被视为终审判决和裁定,不得再向更高层次的法院上诉。在此基础上,第二审程序同样也被誉为终审程序。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二、民事二审改判几率大吗
我们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
就每一起具体案件而言,其独特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如果将视线转向众多的上诉案件,可以得出改判几率并不大的结论。
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主动选择提起上诉的当事人,虽然他们成功实现改判或者被发回重审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审理过程中,存在着进行调解解决纠纷的可能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三、民事二审改判后怎么判
在民事诉讼的二审阶段,法院一般会做出如下三类裁决:维持原判、依法改判以及撤销原判并将案件发回初审法院重新审理。法院秉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一审判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审查与评断。如果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清晰明确,且适用的法律法规准确无误,那么法院将会维持原判;反之,如果发现存在事实认定错误或者法律适用不当等问题,法院便会依法作出改判;倘若一审程序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法院甚至可能会撤销原判并将案件发回初审法院重新审理。最终的判决结果,将视乎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案情而定。
民事诉讼二审改判的可能性在缺乏新证据的情况下相对较低,但二审法院仍会全面审查原判决,并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慎判断。二审程序旨在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并为上级法院提供审判依据。根据法律规定,二审判决和裁定具有终局性,通常不再受理上诉。因此,二审既是上诉审,也是终审程序,改判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不高。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