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愿放弃赡养有效吗
通常来讲,赡养的义务是因为血缘等法定情形才出现的,是不能随便不要的。
要是赡养人有着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是出自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书面形式声明自己自愿放弃对某个特定被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从法律角度看或许会被认定是有效的。
然而,这种放弃赡养的声明没办法对抗被赡养人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当被赡养人生活艰难等需要赡养的时候,赡养人依然得承担起相应的赡养责任。
并且,如果赡养人在做了声明之后有能力去履行赡养义务却拒绝履行,被赡养人依然可以依照法律要求他们去履行。
总之,自愿放弃赡养的效力得依据具体的情形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行或者不行。
二、被迫放弃赡养在法律上能成立吗
在法律上,被迫放弃赡养的声明是不成立的。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这一义务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具有强制性,不能通过任何协议、胁迫等方式被免除或放弃。
即便子女受到胁迫而作出放弃赡养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因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自始无效。若父母的合法权益因子女所谓“放弃赡养”而受损,父母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支付赡养费,包括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等必要开支。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判决子女承担相应赡养责任,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
三、被迫放弃赡养在法律上能被认可
在法律上,“被迫放弃赡养”是不被认可的。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这一义务基于血缘关系产生,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不能因任何原因而被随意免除或放弃。
即便子女声称是被迫放弃赡养,法律也不会支持该行为。被迫放弃赡养的约定,违背了公序良俗以及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约定。
若存在一方以胁迫等手段让子女放弃赡养的情况,受胁迫子女可向法院请求撤销相关行为。同时,若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父母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比如向法院起诉要求子女履行赡养责任,支付赡养费、承担照顾义务等。总之,赡养义务不能被随意抛弃,法律保障老年人被赡养的权利。
在探讨自愿放弃赡养有效吗这个问题时,我们要清楚,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通过协议等方式随意免除。即便签署了所谓“自愿放弃赡养”的文书,也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除了“自愿放弃赡养是否有效”这一基础问题外,还涉及诸多相关要点。比如在实际履行赡养义务过程中,若出现部分赡养人拒绝履行,其他赡养人该如何维护老人权益;赡养费用的标准该如何合理确定。倘若你对自愿放弃赡养的效力判定、赡养义务履行的具体细节等方面存在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