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处死刑的标准是什么
判处死刑那可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和条件。
咱国家的刑法规定,死刑主要是针对那些罪行简直恶劣到了极点的犯罪分子。这里说的“罪行极其严重”,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得综合考虑好多方面,像犯罪的性质到底是啥样的,情节有多严重,造成的后果有多可怕,还有犯罪分子本身的主观恶性到底有多大等等。
就比如说故意杀人罪,如果手段那叫一个残忍,还导致了好多人死亡这么严重的后果,那很可能就符合判处死刑的标准。再比如那些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数额大得简直超乎想象,让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了特别重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也有可能适用死刑。
不过,要是对于那些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非得马上就执行的话,那就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在实际的司法过程中,会特别充分地考虑案件的证据到底是不是真实可靠、足够充分,有没有那些法定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等等这些因素,这样做就是为了确保死刑判决既准确又公正,可不能出一点差错。
二、哪些情形可免除判处死刑
根据我国法律,以下情形通常可免除判处死刑:
首先,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是基于对未成年人保护及人道主义原则。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一般也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其次,在共同犯罪中,如果罪行相对较轻、作用较小,不具有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可能不判处死刑。
再者,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比如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自首行为,或者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立功表现等,可能成为免除死刑的考量因素。还有犯罪情节较轻、人身危险性显著降低等酌定情节,也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从而可能避免判处死刑。
三、被判处死刑后有哪些申诉途径
被判处死刑后,申诉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可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若一审法院作出死刑判决,且该判决已生效,可向一审法院申诉;若经二审终审维持死刑判决,二审法院即为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可向其申诉。法院会对申诉进行审查,若发现原判可能存在错误,会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其次,可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上级法院有权对下级法院的生效裁判进行监督,申诉人向上级法院申诉后,上级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必要的,也会指令下级法院复查或直接提审。
再者,还能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或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若检察院认为申诉理由成立,会向法院提出抗诉,推动案件再审。
当我们探讨判处死刑的标准是什么时,这背后还有诸多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在一些极其严重的暴力犯罪中,除了考量犯罪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深浅也是重要因素。而且对于共同犯罪中主犯的死刑判定,需综合其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和参与程度等。另外,即使符合判处死刑标准,还有死刑缓期执行这一特殊情况,在缓期期间表现不同会有不同的后续处理。要是你对判处死刑标准的细节、死刑缓期执行的具体规定等存在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