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定监护人需要父母同意吗
意定监护人通常无需父母同意。
意定监护指的是被监护人在意识清醒时,借助书面形式明确自己的监护人,当自身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承担监护职责。
只要被监护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自作出意思表达,他就有权自主选定意定监护人,无需经过父母的准许。
然而,若被监护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确定意定监护人时,可能需要依据其年龄、智力等状况,综合考量其意愿以及法定监护人的意见等。
总之,需依据被监护人的具体情形来判定是否需要父母同意。
二、意定监护协议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意定监护协议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意定监护协议自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生效。依法成立的意定监护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监护人应当按照协议约定,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权益优先是重要原则,若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有关个人、组织可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同时,意定监护协议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公序良俗,否则可能导致协议部分或全部无效。
三、意定监护协议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意定监护协议具有重要法律效力。首先,从主体看,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协商确定。
协议生效方面,该协议自双方达成合意并签字时成立,通常自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生效。
效力体现为,意定监护人在被监护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这意味着意定监护人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管理其财产等。同时,意定监护优先于法定监护。不过,若意定监护人损害被监护人权益,人民法院可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当探讨意定监护人需要父母同意吗这一问题时,我们还需关注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些情况。意定监护确立后,倘若父母对意定监护人的监护行为存在异议该如何处理?意定监护过程中,若被监护人的意愿发生改变,又该遵循怎样的程序来调整?这些都是在意定监护实际操作里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如果你对意定监护人是否需父母同意、意定监护过程中的调整及异议处理等方面还有诸多疑问,不用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