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当得利追诉期是几年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不当得利之债中,受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在此期间内,受损方应及时行使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面临败诉风险。
二、不当得利诉讼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在不当得利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如下:
一般而言,原告需对构成不当得利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即要证明被告获得利益、自己受到损失,且被告获利与自己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原告需拿出转账记录等证据证明款项转移,以表明自身损失及被告获利情况。
被告若主张其获利有合法依据,需对该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比如被告称该款项是原告偿还的借款,就应提供借条、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若被告不能证明其获利有合法依据,法院通常会支持原告的不当得利诉求。
三、不当得利纠纷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在不当得利纠纷里,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如下:
主张不当得利成立的一方(通常是原告),需对以下要件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一是一方获得利益,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二是另一方利益受到损失,涵盖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三是获利与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一方获利是另一方受损的原因。
而被告若主张存在合法依据取得利益,比如基于合同关系、无因管理等,则被告需对该合法依据承担举证责任。
在实践中,原告先就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完成初步举证,若被告抗辩有合法依据,就需举证证明该依据存在,否则法院可能根据原告证据认定不当得利成立。
当探讨“不当得利追诉期是几年”时,除了了解追诉期这一关键信息,还有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不当得利被认定后,返还的范围是怎样界定的,这要根据得利人是善意还是恶意来区分,善意得利人一般只需返还现存利益,而恶意得利人则需返还全部利益。另外,若不当得利产生了孳息,孳息是否也需要一并返还也是常见问题,通常情况下,孳息是要随不当得利一并返还的。如果你在不当得利的追诉、返还等方面还有疑问,想获取更精准的法律建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