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假售假构成欺诈吗
通常来说,哪怕不知道是假货却卖了,也有欺诈的可能。欺诈看商家卖东西或提供服务时,有没有虚假表述、藏着关键信息,让消费者误买。
法律上,消费者有权知道真相,商家得保证商品靠谱。卖了假货,就算商家不知道,可消费者受损了,还因信任才买,这就符合欺诈条件。
不过实际判定时,司法会综合多方面,像货的来路正不正规、商家有没有好好审核。要是真不知道且能证明尽责了,担责或许有别,但欺诈性质不变。
二、不知假售假在法律上需担何责
不知假售假一般指销售者无主观故意售卖假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即便不知假,销售者仍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若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还可要求相应赔偿。
从行政责任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通常,不知假售假不构成刑事犯罪,但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或造成严重后果,司法机关可能会综合各种证据判断是否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罪名。若能证明自己不知假且提供进货来源等,在责任承担上可争取从轻处理。
三、不知假售假在法律上要担何责
不知假售假是否担责需分情况判断。
在民事上,依据《民法典》,即便不知假,但售出的假货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有权要求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赔偿后,若能证明供货者责任,可向其追偿。
在行政上,《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销售的产品质量若不符合相关要求,即使不知是假货,只要不能指明生产者或供货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产品,并处一定数额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在刑事上,若不知假售假且未达到主观故意的犯罪构成要件,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销售金额巨大、危害严重等,司法机关可能综合判断其是否“应当知道”是假货,若认定“应当知道”,则可能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犯罪。
当探讨“不知假售假构成欺诈吗”这一问题时,除了核心的判定与否,还有相关的延伸情况值得关注。不知假售假即便不构成欺诈,商家仍可能需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比如要对消费者进行退换货处理、补偿消费者因购买商品产生的合理损失等。而且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还可能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倘若因不知假售假致使消费者人身受到伤害,商家在某些情况下也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您对不知假售假后的责任界定、赔偿范围等问题还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