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避债怎么判定
判定离婚避债得综合考量。先看债务性质,要是夫妻共同债务,即便离婚协议分了债务,也不能挡住债权人追债,夫妻都有还钱责任。
接着对比离婚和债务形成时间。要是债务产生后很快离婚,财产分割还不合理,财产都给一方,债务归另一方,可能被认定是恶意避债。
最后关注财产分割。若财产分配明显不公,主要财产给无债方,负债方几乎没财产还不了债,就容易被认定是为避债而离婚。债权人觉得有问题,可起诉让法院确认债务分担条款无效。
二、离婚避债行为判定有哪些法律依据
离婚避债行为判定主要依据以下法律:
《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若夫妻双方通过离婚协议,故意将共同财产全部分配给一方,而将债务全部分配给另一方以逃避债务,该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可能因虚假意思表示被认定无效。
《民法典》中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离婚时不合理的财产分割导致债务人责任财产减少,损害债权人利益,债权人可诉请撤销。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也可辅助判定,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为共同债务,不因离婚而免除连带清偿责任。
三、离婚避债判定后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离婚避债判定后,涉及的责任主要有民事责任。
首先,夫妻双方恶意串通,通过离婚协议等方式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债权人有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该财产分割行为。法院判决撤销后,被转移的财产要恢复到原来状态,用于偿还债务。
其次,若法院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便离婚,夫妻双方仍需对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方偿还全部债务,一方偿还后,可依据内部约定向另一方追偿。
另外,这种行为若情节严重,妨碍司法秩序,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予以罚款、拘留等处罚。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犯罪行为,还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探讨离婚避债怎么判定时,除了正文提及的判定要点,还有相关联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一方面,判定为离婚避债后,债权人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是大家关心的。债权人可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债务。另一方面,若一方成功证明另一方存在离婚避债行为,财产分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通常法院可能会对恶意避债方少分财产。如果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疑似离婚避债的情况,对判定方式、后续处理等仍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