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判断婚姻无效
不同法律关系中“无效”情形存在差异。民事法律行为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虚假意思表示、违反强制性规定(除非不导致无效)、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无效。
合同领域,除适用上述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情形外,格式条款不合理免责或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以及造成对方人身损害、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婚姻方面,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到法定婚龄的婚姻无效。
为避免法律行为无效带来的风险,人们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应确保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签订合同要审查条款,避免出现无效情形。在婚姻中,应符合法定结婚条件。
二、婚姻无效判定后财产分割怎么处理
婚姻无效判定后,财产分割按以下规则处理。首先,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即双方可自行协商如何分割同居期间所得财产。若协商不成,人民法院会依法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需注意,这里的财产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而是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一般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若能证明是按份共有的,按各自份额分割;无法确定份额的,推定为共同共有,原则上均等分割,但会综合考虑双方对财产的贡献等因素。此外,一方在非法同居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在分割财产时应予以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
三、判断婚姻无效的法律依据还有哪些情况
依据《民法典》第1051条,判断婚姻无效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重婚。即有配偶者再与他人登记结婚,重婚违反了我国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基本制度,该婚姻自始无效。
二是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此类婚姻违背了遗传学和伦理道德要求,也属无效。比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是直系血亲;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为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三是未到法定婚龄。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未达此年龄标准结婚的,婚姻无效。不过,若申请时已达法定婚龄,婚姻无效情形会消失。
在探讨什么情况下判断婚姻无效之后,我们还需了解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婚姻被判定无效后,财产的处理是个关键问题。一般来说,无效婚姻期间所得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另外,关于子女抚养权,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双方都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如果在婚姻是否无效的判断上还有疑惑,或是对无效婚姻后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存在困扰,不要错过获取专业帮助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资深法律人士会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