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合同如何去认定
认定虚假合同可从当事人意思表示、合同内容、履行情况和签订目的四方面判断。若双方故意通谋以虚假意思订立合同,合同无效,如为逃债虚假签订买卖合同转移财产;合同内容不符合常理、与实际交易严重不符且无合理理由,比如价格异常;合同签订后双方不履行或履行方式与约定差异大,有违交易习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也属虚假,如借合作项目非法集资。
发现可能是虚假合同时,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权益:
1.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协商记录、交易凭证等。
2.通过诉讼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合同无效。
3.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提供准确信息。
二、虚假合同认定后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虚假合同认定后,相关责任方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三类。
民事责任方面,依据《民法典》,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返还;不能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应折价补偿。有过错一方需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行政责任上,若存在虚假合同欺诈行为,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对于企业,市场监管部门还可给予警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刑事责任而言,若虚假合同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等犯罪,根据《刑法》,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刑罚更重。
三、虚假合同认定后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虚假合同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出于故意,签订无真实交易意图、旨在损害他人利益或谋取非法利益的合同。认定后责任如下:
民事责任:依据《民法典》,合同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有过错方要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行政责任:若虚假合同违反行政管理规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通过虚假合同进行商业欺诈,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改正、罚款,情节严重可吊销营业执照。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依《刑法》构成合同诈骗罪,将受刑事处罚。
在探讨虚假合同如何去认定时,除了合同本身的认定要点外,还有相关问题值得关注。认定虚假合同后,其法律后果是怎样的呢?通常,虚假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需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还要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另外,涉及虚假合同的相关人员是否会承担刑事责任呢?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数额较大的,可能会构成合同诈骗罪。若你对虚假合同认定后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判定等还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