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订合同如何才算生效
1.合同生效一般需满足当事人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合规等条件。如成年人且精神正常的人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签订合同应是内心真实意愿表达,且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2.特殊合同需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批准等手续才生效。
3.当事人可约定附条件或附期限合同,附生效条件的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生效期限的自期限届至时生效。
建议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前,先确认自身民事行为能力,确保意思表示真实,仔细审查合同内容合法性。涉及特殊合同,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于附条件或附期限合同,明确约定条件和期限内容,保障合同顺利生效。
二、签订合同无效的法律情形有哪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无效的法律情形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比如为逃避债务虚假签订赠与合同。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例如签订以违法或违背道德风俗为内容的合同。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像恶意串通损害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三、签订合同存在欺诈情形还能生效吗
签订合同存在欺诈情形时,合同并非当然无效,而是属于可撤销合同。
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在撤销之前,合同是有效的,双方需按合同履行义务。但一旦受欺诈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经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后,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如果受欺诈方未在规定时间内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合同继续有效。所以,合同签订存在欺诈时是否生效要根据受欺诈方是否行使撤销权来判断。
当探讨签订合同才算生效生效这一问题时,除了明确签订是生效的关键节点外,还有相关拓展要点值得了解。一方面,合同生效后若一方违约,违约方需承担违约责任,可能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另一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势变更的情况,当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明显不公平,双方可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你在合同签订与履行中是否遇到难题呢?如果对于合同生效后的违约处理、情势变更等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