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造假属违法行为。若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等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方式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若相关机构或人员在工伤鉴定过程中参与造假,协助骗保,也会受到相应行政处罚,严重的同样会面临刑事处罚。比如鉴定机构故意出具虚假鉴定结论,扰乱了工伤保险管理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总之,工伤鉴定造假是不可取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工伤鉴定造假在法律上会面临哪些后果
工伤鉴定造假需承担多方面法律后果。
就企业方面,若企业为员工造假工伤鉴定,骗保数额较小未达犯罪标准的,依据《社会保险法》,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若骗保数额较大构成保险诈骗罪,根据《刑法》,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等。
对于个人,若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同样会被责令退回,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会以保险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若鉴定机构人员参与造假,可能面临吊销执业资格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工伤鉴定造假在法律上需担何责
工伤鉴定造假涉及多方面法律责任。
从行政责任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在刑事责任方面,若造假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诈骗罪。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探讨工伤造假会受到什么处罚时,除了已明确的处罚外,还有一些相关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一旦工伤造假被查实,不仅造假者会受到法律制裁,企业若参与其中,也会面临严重后果。企业可能会被处以罚款,信誉受损,在后续的工伤保险缴纳等方面也可能会遭遇更高的费率。而且,工伤造假还会损害其他真正需要工伤保障员工的权益。若工伤造假引发争议,会浪费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如果你对工伤造假的责任界定、企业连带责任或者后续争议处理等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