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裁决书生效如何计算
仲裁裁决书生效时间分情况算。终局裁决作出就生效。劳动者不服可15日内起诉,单位有证据证明裁决有法定撤销情形,30日内可申请撤销。无人这么做,裁决生效。
非终局裁决,当事人收到裁决书15日内没起诉,裁决书就生效。无人起诉的15日期满,非终局裁决开始生效。
二、仲裁裁决书生效后不执行有何法律后果
仲裁裁决书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执行,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首先,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法院受理申请后,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其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其财产。
其次,被执行人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列入,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将受到信用惩戒,还会被限制高消费,如无法乘坐飞机、高铁等。
此外,若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
三、仲裁裁决书生效后申请执行期限咋算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该期间从仲裁裁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若裁决书规定分期履行,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分别计算;若裁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间,则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申请执行时效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如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时效期间届满。若出现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情形,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当我们探讨裁决裁决书生效如何计算时,其实背后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了解。一方面,裁决书生效后若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如何计算至关重要,通常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裁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另一方面,裁决书生效后能否再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也是大家关心的,一般来说,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你对裁决裁决书生效计算及相关后续问题仍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