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身损害赔偿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人身损害赔偿伤残鉴定标准不同情况有不同规则。
一般侵权致人身损害,常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它把伤残分十个等级,从最重的一级到较轻的十级。评定要结合身体损伤、功能以及医疗护理依赖等,还得考虑社交心理影响。
工伤导致的伤残,用《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也是十个等级。依据劳动功能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确定赔偿数额。要准确区分不同标准的程序和适用范围。
二、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及赔偿范围有哪些
人身损害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赔偿范围如下: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因伤致残:除上述费用外,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受害人死亡: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三、人身损害赔偿中责任认定依据有哪些
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依据主要如下:
过错责任原则:《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般情况下,谁有过错谁担责,如打架中先动手致对方受伤,先动手者有过错需担责。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建筑物等脱落、坠落致害,所有人、管理人等若不能证明无过错,就要担责。
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像产品缺陷致害、环境污染致害等,即便生产者、污染者无过错,也可能要担责。
公平责任原则: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比如见义勇为中救助者受损,受益人可适当补偿。
当我们探讨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时,除了了解标准本身,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在确定伤残等级后,赔偿的具体计算方式是怎样的,这涉及到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多项费用的核算。另外,不同类型的人身损害,像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导致的伤残,在适用标准和赔偿程序上也存在差异。你是否曾面临人身损害相关的困扰呢?如果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流程、赔偿金额的确定等问题还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