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产范围的认定是怎样进行的
1.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认定时要先确定是被继承人个人所有,像夫妻共同财产需先分割出被继承人份额,只有一半可作为遗产。并且必须是合法财产,非法所得不可继承。
2.常见遗产有公民收入、房屋等各类物品,以及著作权和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但人身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不属于遗产,与被继承人人身不可分离的抚恤、救济性质财产权利,如残疾补助金、救济金等一般也不作为遗产。另外,被继承人死亡前已处分的财产,不在遗产范围内。
3.解决措施和建议:在处理遗产问题时,要准确区分个人财产和共有财产,确保只对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进行继承。对可能存在争议的财产,可通过专业法律途径,如咨询律师、进行财产鉴定等方式来明确是否属于遗产范围。
二、遗产继承顺序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的顺序如下: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三、遗产继承中债务认定及处理是怎样的
在遗产继承中,债务认定需明确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债务,包括合同之债、侵权之债等,需有证据证明该债务真实存在且为被继承人个人负担。
对于债务处理,遵循限定继承原则,即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若继承人放弃继承,则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在分割遗产时,应当先清偿债务,但应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多个继承人时,按各自继承份额比例分担债务。
在探讨遗产范围的认定是怎样进行的时,除了明确认定方式本身,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遗产认定后如何进行分配,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重点。一般来说,有遗嘱的会按照遗嘱分配,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另外,在遗产中有涉及共有财产的情况,如何准确分割出属于被继承人的那部分也是个关键。如果你在遗产范围认定、遗产分配或者共有财产分割等方面存在疑问,想要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细节和操作流程,不要错过解决问题的机会。现在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