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罪后还有可能判无罪吗
刑事诉讼里,认罪不代表一定有罪。“认罪”就是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被指控的犯罪情况。
最终有罪与否,得看证据和法律。
按“证据裁判原则”,就算被告人认罪,要是控方证据不行,没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像关键证据有问题、证据链不完整,法院就不能定其有罪。
要是认罪不是被告人真心自愿,是被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这认罪供述可能被排除,也可能被判无罪。法院会综合审查,公平裁决。
二、认罪认罚后还能通过上诉获无罪判决吗
认罪认罚后上诉仍有获无罪判决的可能,但难度较大。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承认指控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可依法从宽处理。若认罪认罚具自愿性、真实性、合法性,且法院据此作出判决,上诉获无罪较难。
不过,若存在法定情形,上诉有改判无罪机会。如证据收集不合法,可能导致证据被排除,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证明有罪;或者发现新证据足以推翻原有罪认定;又或者一审适用法律错误等。实践中,需有充分证据和合理理由支撑上诉主张,才可能说服二审法院作出无罪判决。
三、认罪后能否通过法律程序获无罪判决
认罪后仍有可能通过法律程序获无罪判决。
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即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但如果经法院审理,现有证据无法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或者存在证据系非法取得等情况,法院应作出无罪判决。
从程序方面讲,若认罪是因受到刑讯逼供、威胁等非法手段所致,可通过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等方式进行救济;若判决生效后发现新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等,可通过申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争取改判无罪。不过实际操作中,需有足够证据和合理理由支撑,才能实现无罪判决。
当探讨认罪后还有可能判无罪吗这一问题时,其实背后还关联着不少值得关注的点。即便犯罪嫌疑人认罪,但如果证据存在重大瑕疵、有新的关键证据证明其无罪,或者存在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情况,那么依然有被判无罪的可能。此外,认罪后罪名的认定也至关重要,如果指控的罪名与实际行为不符,经过辩护和审理也可能最终不被判定有罪。要是你对认罪后的法律程序、证据效力以及无罪判决的可能性等方面还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得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