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合同有效无效可撤销
1.合同的效力状态分为无效和可撤销,判断需依据法定情形。无效合同严重违背法律和公共利益,可撤销合同则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2.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一方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相关方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可撤销情形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订立时显失公平、一方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
3.若当事人主张合同无效,法院会依法审查判定;主张可撤销,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4.建议当事人签订合同时仔细审查,若怀疑合同效力,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对照法定情形判断,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合同被认定无效后法律后果如何判定
合同被认定无效后,法律后果依《民法典》判定。
首先是返还财产。合同无效,当事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比如一方已交付货物,另一方应返还货物,若货物已使用无法返还,应按价补偿。
其次是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致合同无效,要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若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总之,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旨在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平衡各方利益。
三、判断合同效力及可撤销性有啥法律依据
判断合同效力及可撤销性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关于合同效力:
有效合同需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无效合同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合同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关于合同可撤销: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合同,行为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下实施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违背真实意思实施合同,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撤销。
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下实施的合同,受胁迫方有权撤销。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撤销。
当我们探讨如何判断合同有效无效可撤销时,除了掌握基本判断方法,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合同被判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当事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呢?通常,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若对合同效力判断存在争议,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呢?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要是你对合同效力判断及其相关后续问题仍有疑问,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