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之间约定的事项有效吗
夫妻间的约定满足条件就有效。约定得是双方真心的,没被忽悠、强迫。
约定内容不能和法律规定对着干,也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别人的权益。
约定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像婚内财产、债务承担的约定,符合条件就有效。但要是为躲债做的对外债务约定,可能没用,不能对付善意债权人,得看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二、夫妻约定事项违反法律时是否仍有效
夫妻约定事项违反法律时通常无效。根据《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夫妻间的约定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约定自始无效。
比如,夫妻约定逃避法定义务,像约定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等,这类约定因违反法律规定赡养、抚养义务的强制性规范而无效。又如,约定将夫妻共同财产转移以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也会因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而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夫妻在进行约定时,应确保约定内容符合法律要求,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夫妻约定事项在法律上的生效条件有哪些
夫妻约定事项生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主体合法:双方应是合法夫妻关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2.意思表示真实:约定应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否则可依法撤销。
3.内容合法:约定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比如不能约定逃避法定义务。
4.形式要件: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虽然法律未绝对排除口头形式,但口头约定在举证上存在困难。书面约定便于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发生纠纷时也有据可查。
符合上述条件的夫妻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探讨夫妻之间约定的事项有效吗这个问题时,除了约定本身的效力判定,还有一些相关情况值得关注。比如约定事项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该如何解决,若一方不遵守约定,另一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甚至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权益。另外,约定事项涉及财产转移等情况时,可能会面临财产公证以及税务方面的问题。夫妻间约定有效与否不仅影响当下双方的权益,也关系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如果你对夫妻约定的具体效力范围、争议解决办法或者相关税务问题存在疑惑,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员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