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效判决事项能否解除执行
执行完后,要是据以执行的判决被撤销等,法院会责令获财产的人返还,不还就强制执行。
执行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执行就能终结。
被执行人是公民死亡且无遗产、无义务承担人,或法人等终止且无财产、无义务承受人,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
符合这些法定情况,生效判决执行就能依法解除。
二、生效判决事项解除执行有哪些法律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生效判决事项解除执行有以下常见法律条件:
1.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即债务人已按判决要求完全履行义务,执行目的达成。
2.裁定终结执行。如申请人撤销申请;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等情形。
3.裁定不予执行。比如仲裁裁决存在法定不予执行情形,经法院审查核实后裁定不予执行。
4.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双方自行达成和解,且债务人按协议履行,执行程序可解除。
三、生效判决已执行部分能否申请解除
生效判决已执行部分一般不能随意申请解除。通常,生效判决具有既判力和执行力,执行是确保判决得以实现的法定程序。
不过,存在特殊情形时可申请。若执行所依据的判决被再审改判,原执行的基础发生变化,此时可依据再审判决申请执行回转,让取得财产的人返还已执行的财产;若执行过程违反法定程序或执行行为错误,比如超标的执行、执行对象错误等,当事人可提出执行异议,法院审查属实会裁定撤销或改正执行行为。
申请时需收集证据,按法定程序向执行法院提出。
在探讨判决事项解除执行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现与之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判决事项解除执行后,已执行的财产如何处理是个关键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执行回转是合理的,那么取得财产的人应当返还财产。另外,若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第三人,第三人的权利又该如何保障也是值得关注的。如果第三人善意取得相关财产,在判决事项解除执行时,其合法权益也需要得到妥善维护。当您在判决事项解除执行以及相关的财产处理、第三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疑问时,别让困惑困扰您。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