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

最新修订 | 2024-06-09
浏览10w+
李阳律师
李阳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3050人
专家导读 1、遗弃致人死亡属于情节恶劣的行为,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2、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rticleTitle}

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本是为人父母的义务,这是毋容置疑的。可是有些年轻父母,在生下患有严重残疾的孩子后,会将其遗弃到路边。这种行为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情节严重的话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造成被遗弃孩子死亡的,父母会构成遗弃罪,那么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下面小编结合刑法有关知识给大家介绍下。

一、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

负有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是谁?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

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

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

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

除了对于具有这类情况的家庭成员外,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三、遗弃罪的主观表现是什么?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综上所述,父母抛弃孩子不管,造成严重后果的,父母要承担法律责任。按照刑法遗弃罪的量刑,最高刑期是五年有期徒刑。至于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量刑,像这种属于非常恶劣的行为,一般量刑在三年以上。遗弃罪是公诉案件,检察院接到案子后会展开侦查并移交给法院。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2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55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4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0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8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4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5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2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5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1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6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3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2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3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0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7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刑事犯罪辩护·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盐城152****869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6****759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703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遗弃致死亡数罪并罚吗?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种非法的行为都被纳入到刑法中,在早年间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很多家庭会把新生孩直接遗弃,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一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那么如果遗弃导致他人死亡,会将遗弃致死亡数罪并罚吗?下面小编就这个方面带大家了解相关信息。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
20浏览 2025-01-05
遗弃罪致人死亡怎么判?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致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刑标准如上述所说,还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过失致人死亡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 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本次刑法修订中于第17条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中的“罪”明确界定为“故意罪”,其意亦在于此。 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
341浏览
遗弃致人死亡
10w+浏览2024-10-25
遗弃致人死亡该怎么判?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遗弃致人死亡该怎么判?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遗弃罪导致婴儿死亡判几年
24浏览 2025-01-01
遗弃罪致人死亡怎么判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致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刑标准如上述所说,还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过失致人死亡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 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本次刑法修订中于第17条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中的“罪”明确界定为“故意罪”,其意亦在于此。 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
405浏览
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
10w+浏览2024-11-18
遗弃导致死亡会判什么罪
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会判遗弃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关于遗弃导致死亡会判什么罪可以参考下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遗弃罪致人死亡属于遗弃罪吗
即便遗弃致人死亡的案件仍然可归为遗弃罪范畴之内,然而,其在法律量刑层面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惩处。遗弃罪是一种刑事罪名,其含义是指那些对于老年、幼儿、体弱多病或无独自生存能力的人们,负有奉养责任却有意拒绝履行,且情节恶劣的行为。倘若遗弃行为直接导致被遗弃者丧生,那么这无疑属于情节极其恶劣的情形。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意程度更为严重,理应承担更为沉重的刑事责任。
0浏览 2024-10-04
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怎样认定遗弃罪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致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刑标准如上述所说,还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过失致人死亡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 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本次刑法修订中于第17条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中的“罪”明确界定为“故意罪”,其意亦在于此。 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
455浏览
遗弃罪致人死亡
10w+浏览2024-11-22
遗弃导致过失致人死亡怎么量刑?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遗弃老人导致死亡会被判几年
16浏览 2025-02-04
遗弃罪导致死亡
10w+浏览2024-10-10
遗弃罪而致人死亡如何处罚?
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遗弃致人死亡怎么办
依据刑法,遗弃行为若致受害者生命垂危或丧命,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面临无期徒刑或死刑。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程度。一般遗弃罪可能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遗弃行为恶劣到足以威胁生命,应判为故意杀人罪,如将婴儿遗弃在无人区致其丧命。
30浏览 2024-04-28
遗弃新生儿会致人死亡吗?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为您推荐】大理市律师南溪区律师杨浦区律师杂多县律师仲巴县律师沁源县律师剑川县律师遗弃的现象在当前社会还是时有发生,不时有的小年轻因为不愿意承担责任而出现抛弃新生儿的事件就会发生,这种行为不仅在良心上会受到谴责,而且在法律上也是不允许存在的,但还有很多人对法律没有明确的界限,不知道这些事情是否违法。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年幼没有生活能力,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构成遗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司法解释】根据《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的规定,具有遗弃患严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等情形,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遗弃“情节恶劣”。王某遗弃刚出生两天且患有先天残疾的儿子,应当依法以遗弃罪定罪处罚。遗弃婴儿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故意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从基本原则、案件受理、定罪处罚、其他措施4个方面,对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提出了指导意见。家庭暴力中的遗弃犯罪中,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不履行必要的扶养义务,致使被害人因缺乏生活照料而死亡,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带至荒山野岭等人迹罕至的场所扔弃,使被害人难以得到他人救助的,应当以故意罪定罪处罚。邓某未婚先孕后在网吧卫生间产下一名女婴,她将一团纸巾塞入女婴口中,将女婴弃于垃圾桶内,而后将垃圾桶移至难以被人发现的卫生间窗外的窗台上,致该女婴因机械性窒息死亡。邓某最终被以故意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违法行为在国内是不允许出现的,只要违法的话就会受到应有的处罚,所以在生活中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遵纪守法,做一个良好的公民,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守法。这样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涉及到遗弃罪的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
379浏览
遗弃罪而致人死亡
10w+浏览2024-11-20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遗弃罪致人死亡判几年?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镇江135****1176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扬州181****323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8****9738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