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或微信能否作为借贷关系的依据

最新修订 | 2024-08-05
浏览10w+
张春雷律师
张春雷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万人
专家导读 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据中就包括了书证,而手机短信或微信也是属于书证中的一种,虽然他们是作为数据电文的一种,但实际却是以其中的文字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因此,短信或微信能作为借贷关系的依据。

{ArticleTitle}

“借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常有的事,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具有多方面。如果借钱的人有较高的信誉和还款能力,那都不是事,就怕遇到通过情感绑架赖账的人。

明明是你借钱给别人,却还要低声下气求还款,恰恰在这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借钱都不兴打欠条了。那么,借款能否通过法律手段如数讨回来?而短信或微信能否作为借贷关系的依据?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明确规定,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来签订。而借钱,从双方的法律角度看,已经建立起借贷关系,虽然不强制要求必须要签订相关的借贷协议,但从维护双方利益考虑,有书面协议存在,其实对各自利益的保护也是有利的

{ArticleTitle}

。另外,签订的协议,只要是严格按照法律中的规定进行,同时也是属于你情我愿,那么这样的协议就会被认定为有效,自然也是会受法律保护。

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据中就包括了书证,而手机短信或微信也是属于书证中的一种,虽然他们是作为数据电文的一种,但实际却是以其中的文字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因此,短信或微信能作为借贷关系的依据。但是,鉴于手机短信在技术上存在可以修改、编辑甚至伪造等可能,同时又受网络、环境、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其容易出错,对于手机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无法作出有力的判断,又不能单独作为认定借贷事实的依据。

{ArticleTitle}

但是在手机内容的真实性经核实无异后,手机内容可以作为认定案件相关事实的证据使用。

因此,劝广大好友在借钱超过一定承受额度时,还是打好借条,避免事后处理的麻烦。毕竟,手机取证太片面性,也容易丢失。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k字,预估阅读时间7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57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短信或微信能否作为借贷关系的依据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0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6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2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4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2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0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2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4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6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3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6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2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1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0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个人债务·推荐文章

律图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个人债务 > 短信或微信能否作为借贷关系的依据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淮安188****2657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34****853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7****173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